中國四大銀行賺不動了?
2015/03/31
![]() |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這四大銀行在國內經濟增長和利率限制的背景下,一直保持2位數增長。以最大銀行工商銀行為例,這是凈利潤增長率自2006年上市以來首次降至1位數左右。
擠壓收益的主要因素是不良債權的增加。截至去年底,不良債權餘額總計為4631億元,與1年前相比擴大了36.2%。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領導層倡導「新常態」,提出了不惜容忍增長放緩也要優先推進結構改革的方針。以面向煤炭、鋼鐵和造船等存在過剩産能的行業的貸款為中心,不良債權出現膨脹。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表示為了推動經濟升級,正在擠壓某些泡沫。
在融資整體中,不良債權所佔的比率4家銀行平均為1.26%。工商銀行長易會滿強調除中國以外的30家世界大型銀行的不良債權比率平均為3%左右。即使與國際競爭對手相比,資産品質仍屬於良好。
而不良債權佔比較低的原因之一是,與泡沫經濟崩潰之後的日本各銀行不同,中國各銀行具有一種傾向——即避免背負不良債權,而是積極向外部拋售。在國有不良債權處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産管理公司,來自商業銀行的債權收購額出現激增,該公司副總裁吳松雲表示「在新常態下,商機正在擴大」。
但是,很多觀點認為,中國各銀行的資産評估非常寬鬆。農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高管表示,在新常態下,不良債權比率即使達到2~3%也屬於正常範圍。不良債權的擴大趨勢或將持續。
(粟井康夫 香港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