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脫胎換骨」挑戰中高端市場
2016/02/25
在北京舉行的小米新品發佈會上,首席執行官(CEO)雷軍著力強調了小米5的高完成度。他表示自己也嘗試使用,並對其高性能感到吃驚。
![]() |
在發佈會上介紹「小米5」的雷軍CEO(24日,北京) |
2010年成立的小米以面向入門者的智慧手機為武器,2014年高居中國市場首位。外觀和性能效倣美國蘋果,通過向全球採購基礎配件實現了低價位。
最近小米正向追求高技術及高品質的「中高端機型」轉型,其背景是中國市場的急劇減速。中國智慧手機用戶已達13億人,處於飽和狀態,各手機廠商的爭奪重心正在向換購需求轉移。
「還是想要蘋果。雖然偏貴,但擁有時的滿足感完全不一樣」,在北京市內一家外資企業工作的34歲女職員從2015年11月開始使用iPhone6 Plus。這款機型在中國的售價約為6000元,相當於大城市應屆畢業生的初始月薪,但中國消費者有一種「總有一天想用上蘋果」的類似「信仰」的心態。2015年蘋果在華銷售量增加近60%,市佔率也升至第3位。北京市內的智慧手機專賣店表示,「購買人群多是此前使用小米等國産智慧手機的用戶」。
![]() |
「已經用了將近3年,從沒壞過」,在北京市內一家IT新興企業工作的30多歲男職員十分鍾愛華為的智慧手機。因為在外地要頻繁與個人電腦連接使用,因此通信的穩定性很重要。他説:「在國産智慧手機中,華為的品質可謂是一流的」。
華為憑藉主力通信基礎設施業務獲取了穩定的收益,並且每年會將銷售額的10%以上用於研發。過去10年,已投入4萬億日元以上鉅資用於開發高速通信技術及新型智慧手機等。據美國IDC統計,華為2015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增長了近5個百分點。在全球市佔率中,2015年僅次於南韓三星電子和蘋果,躍升至第3位。
「似乎看到了此前三星的影子。今後必須考慮如何應對小米」,對市場變化較為敏感的電子部件廠商早已有所警惕。2012年在中國市佔率高居榜首的三星因受到蘋果和華為等的緊追猛趕,僅僅2年就丟掉了首位寶座。
在「前有蘋果、後有華為」的前後夾擊下,小米能否脫胎換骨成為「中高端品牌」呢?這將成為各方的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京 阿部哲也、巴塞隆納 杉本貴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