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能否改變寶騰?

2017/05/25


      寶騰陷入了需要依賴中國企業支援的境地,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主導的打造馬來西亞國民車的構想迎來了轉機。

 

     寶騰成立於馬哈迪擔任馬來西亞總理時的1983年。通過對外國車徵收高關稅的保護政策,2001年寶騰的銷量超過20萬輛,在國內的市佔率也高達53%。不過,之後因車輛品質低等原因銷量不斷減少,2016年的市佔率降到了12%多。

 

吉利創始人的董事長李書福

 

     雖然馬來西亞政府通過優先股認購等對寶騰進行了扶持,但競爭力依然未能恢復。因為其仰仗作為國民車受到的優待,懈怠了技術和品牌的提高。

 

    同為馬來西亞國産車企業,始終在追求進步的北鹿大(Perodua)則是另一番情景。該公司靈活地引進了合資對象大發工業的技術,推出了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車型。在馬來西亞國內以36%的市佔率登上榜首,遠遠甩開了寶騰。

 

    寶騰的母公司DRB-Hicom的高管5月24日表示「保留了寶騰品牌」,但不改變企業體質的話就沒有未來。

 

    吉利創始人的董事長李書福從冰箱零部件業務起家,一步一步把企業發展成了中國代表性的民營汽車企業。他會如何改變已經養成依賴政府的習慣的寶騰將受到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野貴司 新加坡、CK TAN 吉隆坡、小高航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