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面板企業這次要橫掃日本?

2017/11/01


  中國的大型光伏面板企業正相繼進軍日本市場。原因在於日本調整了可再生能源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面向大型光伏發電站的低價格面板需求增長,中國企業發現了商機。伴隨中國企業的進駐,日本面板廠商的處境愈發艱難。日本或將面臨與德國相同的命運——當地光伏面板企業被中國企業橫掃。

 

   

  日前,全球第8大光伏面板企業中國東方日升新能源進入了日本市場。該公司在東京設立了辦事處,開始向運營大型光伏發電站的企業推銷自家面板。

 

  東方日升新能源的最大優勢是價格。在市場上,中國産面板價格一般僅為日本廠商的3分之2。

 

  東方日升新能源的總裁王洪表示,不在意日本廠商的價格。他認為在日本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是以中國廠商為中心的海外企業。由於進行了大規模量産,即使加上進口相關費用,東方日升新能源的面板價格仍大幅低於日本廠商。

 

  東方日升新能源在寧波市等地擁有組裝工廠,面板年産能達到450萬千瓦。此外,該公司還自主生産基礎零部件光伏電池,1家企業的産量就相當於日本需求的60%,通過量産降低了生産成本。東方日升新能源提出了目標,力爭每年對日本出口30~50萬千瓦光伏面板。

  

  全球最大光伏面板企業晶科能源、第2大的天合光能等中國廠商幾年前就已進入日本市場。鑒於已經有其他中國企業搶先一步,王洪表示東方日升新能源將在長期保修和售後服務等方面做出特色。

 

採用天合光能面板的發電站(兵庫縣加東市)

    

  中國産光伏面板正逐漸擺脫過去「便宜沒好貨」的形象。全球排名第10的光伏面板企業西安隆基矽材料也于 2017年春季開始在日本營業。該公司憑藉高性能面板取得快速增長,這種面板使用了發電效率比以往材料高出10%左右的「單晶矽」。

   

  西安隆基矽材料的總裁李文學9月首次訪問日本,他表示企業每年把銷售額的5%用作研發費,在技術上已經不輸日本企業。該公司的日本法人目前僅有5人,2017財年內人手將增加一倍,力爭2018年在日本銷售40~50萬千瓦光伏面板。

   


          

  日本2012年出台可再生能源固定價格收購制度後,光伏發電站急劇增加。在此後的5年時間裏,電力收購價格降了一半左右,光伏面板的出貨量持續同比下滑。被稱為「光伏泡沫」的盛況已經不復存在。

     

 

  日本自10月開始,以發電量在2000千瓦以上的大型光伏發電站為對象啟動了投標制度,此舉令市場環境愈發嚴峻。日本政府將不再以此前每千瓦21日元(約合人民幣1.23元)的固定價格購電,而是優先向提出較低售電價格的企業發放相關認證。希望通過此舉刺激企業競爭,降低發電價格。

 

  在這種制度下,發電站為降低報價不得不壓縮光伏面板成本,中國企業迎來了商機。

 

  據悉,日本建設光伏發電站的成本是歐洲的2倍。其光伏産業的流通結構複雜、積極採用的日本産面板成本也較高。依靠著較高的購電價格,日本才能維持這種高成本體制。但由于政府調整相關制度,行業內有意見表示,「日本産光伏面板將不再被優待」。

 

  直到2000年代後半期,日本還在全球光伏面板市場上獨佔鰲頭。但目前市佔率已被中國企業奪走。京瓷關閉了三重縣的組裝工廠。昭和殼牌石油旗下的Solar Frontier也對日本國內工廠進行重組集中,並希望10%員工提前退休。

 

  不過在住宅用光伏面板領域,消費者比較偏愛日本品牌,本土企業依然佔據優勢。但一家住宅廠商的高管表示,「只有建材一體型面板等有特色的日本産光伏面板才能留存下來」。

       

  在採用可再生能源方面走在全球前列的德國有可能成為日本的前例。2017年5月,德國大型光伏面板企業SolarWorld宣佈破産。曾經的全球最大光伏面板企業德國Q-Cells也於2012年破産,被南韓韓華集團收歸旗下。目前Q-Cells在德國已經沒有工廠,只剩下研發中心。

  

  之所以接連出現企業破産,是因為德國市場受到中國産光伏面板等亞洲低價格産品衝擊。失去國際競爭力的日本産光伏面板很可能步入德國的後塵,就連日本國內市場也被中國企業奪走。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平祐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