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新零售」仍在摸石頭過河?
2018/05/11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正在大力推動實體店等「實體」的運營。4月,阿里巴巴的首家自主購物中心(SC)開業,還開始向大型超市等出資。該公司希望在業績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之時,構建與具有優勢的電子結算等結合的業務模式。隨著中國電商市場逐漸走向成熟,這也可以稱得上未雨綢繆之舉,不過僅僅是展開先行投資的一面也很突出。與美國亞馬遜並駕齊驅的電商巨人阿里巴巴事實上也在摸著石頭過河。
![]() |
阿里巴巴開設的購物中心內有冠以「淘寶」名稱的店舖(中國杭州) |
「能夠實際把商品拿在手裏看,特徵一目了然,很不錯」,在阿里巴巴4月28日在浙江省杭州總部大樓的相鄰地點開設的大型購物中心,一位光顧的女性(25歲)滿意地表示。
這個購物中心引進了充分利用旗下電子結算「支付寶」的無人收銀和旗下配送網的快遞服務。在該購物中心,還有將「淘寶網」經銷的日用品作為自有品牌(PB)銷售的店舖「淘寶心選」入駐。這是匯聚阿里巴巴擁有的IT和金融科技的實力與經驗的一家試驗性店舖。
阿里巴巴集團4日發佈的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財報顯示,集團的凈利潤為6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7%。在中國國內,頻繁使用阿里巴巴網站的年度活躍用戶全年達到5億5200萬人,增長22%,用戶人數的增長帶來了業績的擴大。
除了強勁的業績,相關人士關注的是阿里巴巴將網路和實體店相融合的零售業務。該業務2017財年的營業收入達到157億元,增至上財年的6倍以上。
阿里巴巴將網路和實體店舖相互融合的業務定位為「新零售」。首席執行官(CEO)張勇樂觀地表示,「隨著集團持續推進新零售戰略,我們的電子商務平臺正在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零售基礎設施」。
![]() |
在樂觀的背後,阿里巴巴也對電商市場走向成熟抱有危機感。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電商2016年增長率為25.6%,2017年為28%。與增長率超過3成的2015年相比,增長勢頭已經減弱。中國的個人消費整體增速也僅為10%左右,未來增長的餘地有限。
不過,零售業務對阿里巴巴的整體收益作出貢獻仍需時間。「價格便宜這方面很不錯,不過有收銀員的收銀臺好像更簡單」,一位光顧杭州的購物中心的16歲女孩試圖使用與淘寶聯動的優惠券,但搞不懂無人收銀的操作方法,最終只能求助店員。新業務形態的普及似乎仍需要時間。
關於零售業務,依靠收購實現增長的一面也很突出。2017年,阿里巴巴向大型超市高鑫零售(Sun-ART Retail)的運營公司出資3200億日元。4月又宣佈將網際網路外賣服務「餓了麼」的運營公司變為全資子公司。收購金額被認為在5000億日元左右,向收購投入的資金僅最近半年就超過1萬億日元。
亞馬遜等世界的同行也在超市收購等方面力爭實現網際網路和實體的融合,但阿里巴巴現階段並未展現出更具優勢的「新零售」的整體藍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田直樹、張勇祥 上海,原島大介 大連,廣井洋一郎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