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扭虧為盈 謀求轉型
2019/05/24
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廠商聯想集團5月23日發佈了截至2019年3月的財年決算報告,最終損益時隔2年再次轉為盈利。個人電腦出貨量和營業額均創歷史新高。為謀求進一步發展,聯想今後將在收費型領域尋求生存之路。儘管中美貿易戰有可能造成不利影響,但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楊元慶強調可通過靈活改變生産體制來加以應對。
扭虧為盈,謀求轉型
聯想集團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全年營業額首次突破500億美元,達510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全年實現凈利潤5.7億美元,從上年同期虧損1.89億美元成功扭虧,創下自2014財年以來4年內的新高。楊元慶表示,公司的努力和智慧化的時代相一致,從而取得了出色的業績,有信心攀登更高的山峰。
![]() |
佔營業額超過7成的個人電腦業務對業績改善起到助推效果。根據美國調查公司IDC的統計,聯想的個人電腦出貨量同比減少0.4%,只有2.58億台,比2011年最高峰時的3.63億台下降了3成之多。
但聯想不僅合併NEC和富士通的個人電腦業務,還面向遊戲等著力發展高端機型,2018年的出貨量達到創記錄的5985萬台。全球份額由10年前的8%提高到2018年的23%,升幅接近3倍,與美國惠普競爭世界第一的位置。
![]() |
聯想近來開始挑戰新的業務模式。聯想5月13日在美國宣佈,不再僅僅銷售個人電腦,還通過提供維護、數據處理等服務進行收費。
聯想的方針是除了從美國IBM繼承的産品信賴感和中國企業的成本競爭力外,還要通過使用伺服器的數據中心業務進行盈利。楊元慶表示服務業務在2018年財年的營業額中佔比為5%,準備將其提高到10%以上。
手機業務復甦
作為聯想另外一項課題的智慧手機業務也實現了復甦。2014年以29億美元從美國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業務,集中在最擅長的美洲和中國市場進行銷售。儘管智慧手機銷售額大幅下降,但稅前利潤卻轉為盈利。
許多證券分析師認為聯想智慧手機這項負面遺産的整頓告一段落,已經恢復盈利能力,眼下聯想的股價在6港元左右,維持在3年來的最高水準上。聯想的市值也恢復到1萬億日元規模。
但中美貿易戰有可能給聯想造成不利影響。美國及美洲市場佔到聯想總營業額的32%,高於中國市場的24%。儘管生産基地分佈在9個國家,但由於6~7成都在中國,因此今後仍有可能出現成本上漲。
![]() |
北京市內的聯想店舖 |
聯想的母體是中國政府旗下的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由該院出資的聯想控股為第一大股東。楊元慶還擔任著人大代表,因此美國排斥聯想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在行動通訊的標準化團體2016年選擇新一代通信標準「5G」技術的過程中,聯想最初支援的不是華為的技術,而是將票投給了美國高通的技術,這一情況曾引起風波。
在普遍認為中美對立將趨於長期化的情況下,聯想將會用怎樣的辦法來避免制裁關稅和政治對立、把業務在中美兩國繼續維持下去呢?秉持「選擇對消費者最好的技術」立場的楊元慶將面臨著考驗。
針對美國針對中國産品增加關稅一事,楊元慶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表示,如果關稅變高不可能沒有影響,但比起競爭對手,聯想的供給網很優秀,自己生産率高,生産地點的變更等比較容易操作。據楊元慶介紹,在聯想整體銷售額中,北美佔到約20%,在中國和墨西哥的生産比較多,在美國也在生産,表示在墨西哥和美國的生産能力能夠提升。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香港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