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間團體將華為列入風險提示名單
2019/06/06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6月5日獲悉,日本一般財團法人安全保障貿易情報中心(CISTEC)將華為技術列入限制資訊名單,該財團向日本出口企業提供存在安保和危機管理風險的團體與個人的公開資訊。日本民營企業為了防範與屬於制裁對象的團體及企業的交易,作為參考資訊廣泛使用該名單。今後日企可能對和華為的交易更加慎重。
![]() |
在日本安全保障貿易情報中心面向會員企業的服務「CHASER」中,5月16日華為被列入。該名單收錄與日本《外匯和外國貿易法》相關的制裁對象以及存在參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開發風險的企業和組織等。除了日本外,還收錄美國、歐盟和聯合國等的制裁名單。
該財團是民間非營利組織,其高管由各個民間業界團體和學會的相關人士構成,包括前通商産業省(現在的經濟産業省)人士。涉足出口的民營企業成為該財團的會員,可以查詢存在安保和危機管理風險的團體和個人的公開資訊。
美國商務部5月將華為納入列舉存在安保方面風險的外國企業的出口限制「實體清單」,在事實上禁止了美國産品向華為出口。在美國被採取限制措施後,很可能會自動體現到CHASER中。日本安全保障貿易情報中心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針對個別企業的情況不予評論」。
CHASER沒有限制民營企業出口的法律約束力。不過,很多涉足半導體、電子零部件、工具機和原材料等出口的日本企業將該名單作為危機管理的參考,有可能加強慎重姿態,自主縮小交易等。
美國《出口管理法》的特點是對外國交易也進行限制的「域外適用」,根據市場價格計算,如果源自美國的零部件和軟體原則上超過25%,日本等海外産品也將成為禁運對象。如果訂貨方以另外用途使用出口産品,出口業者也有可能被追究責任。
日本機械行業的相關人士表示,「或許有必要更嚴格地確認用途」。貿易實務領域的專家指出,「針對與華為的交易無法全面自主確認用途的中小企業有可能傾向於停止交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