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企業的攻防轉換

2020/09/08


     中國三家國有石油大型企業用於資源開發等的投資額2020年時隔3年減少。換算成日元比上年減少1.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40億元)。這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等導致業績正在惡化。投資的削減還波及鋼鐵和成套設備等,將拉低先於歐美呈現復甦態勢的中國經濟。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旗下的香港上市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簡稱中國石化)的總裁馬永生8月31日在電話記者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疫情擴大導致市場萎縮,中國經濟也遭受了打擊,本財年投資將比期初削減10%左右。

 

 

     中國石化的2020年1~6月凈虧損為217億元。從上年同期的盈利322億元轉為了虧損。汽油等石油産品的需求大幅減退,營業收入下滑31%。

   

     2020財年(截至2020年12月)原本的全年投資額預計為與上年持平的1434億元,如果減少1成,將是1290億元。削減對象為不會對當前生産和經營直接造成影響的設備的維護和改造等,有可能還包括新增權益的獲得。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的上市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簡稱中國石油)最近發佈的本財年投資額也同比減少2成以上。這是因為與中國石化相同,1~6按半年計算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包括上述兩家企業和中國海洋石油(CNOOC)在內的3家合計的投資計劃額為4375億元(約6.5萬億日元),比上財年減少1.3萬億日元。

    

中石油的國內油田(圖片來自母公司網站)

 

     業績惡化的原因還存在於新型冠狀病毒以外。中國石油的總裁段良偉在27日的財報發佈會上表示,國內經濟4~6月實現復甦,但全國發生水災,運輸等的石油需求受到影響。

    

     中國石油行業的大型企業最近數年一直積極在海外推進資源開發。這是因為以能源需求的擴大和中美對立的激化為背景,中國從能源安全保障的觀點出發,重視自主權益的確保。

 

       中國石油取得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阿布達比的油田權益,同時決定參與加拿大的液化天然氣(LNG)項目。還攜手中國海洋石油,參與俄羅斯北極圈的LNG項目。

 

     中國石化則收購了美國雪佛龍的南非和波札那的煉油廠與加油站等。還決定與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SABIC)推進煉油廠等的共同運營。

  


    

      石油企業的投資削減對象還包括中國國內的業務,因此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也不小。有分析認為,石油和天然氣等産業佔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5%以上,如果包括以石油為原料的化學産品和化學纖維等産業,構成比將超過1成。

 

      打擊大的是煉油廠建設所需的油井管等的金屬、成套設備和機械設備等。涉足油井管和相關設備的山東墨龍石油機械公司的1~6月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減少4成,最終損益轉為虧損。從中國整體來看,1~7月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利潤水準比上年同期下滑7成。

  

 

      如果石油大型企業不僅削減投資,還推進包括人工費在內的成本削減,眾多旗下企業和供應商等的業績也可能受到負面影響。

 

      中國企業的動向會給世界能源行業的勢力格局産生影響。5家歐美石油大型企業的業績惡化超過中國企業。4~6月財報顯示,虧損額合計超過5萬億日元,減少投資的態勢明顯。在歐美企業為確保手頭現金而採取出售權益的行動之際,中國企業是否維持觀望態度或將成為焦點之一。

   

      8月初,中國石油從英國石油公司(BP)收購中東阿曼的天然氣田權益這一磋商已啟動的資訊在相關人士之間流傳。據稱收購額為15億美元。雖然業績正在惡化,但中國國有石油企業肩負著能源安全這一國策,瞄準優質權益的姿態仍未改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