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初創企業融資意外復甦
2020/09/08
中國初創企業的融資已經觸底。截至2020年8月的融資額換算成日元約3.5萬億日元,恢復至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的水準。在新冠疫情下,金融機構不斷注入資金,在此背景下,線上教育和疫苗等新冠相關産業的融資旺盛。
面向小學生的線上培訓機構「作業幫」在暑假推出了大規模促銷活動,9元可上13小時網課。該公司6月底獲得的7.5億美元融資起到推動作用。
![]() |
作業幫的老師(右)線上授課(資料圖) |
在中國的線上學習領域,除了作業幫,還有已經上市的「跟誰學」以及「VIPKID」、「猿輔導」等展開激烈競爭。以疫情為契機,居家學習正在迅速紮根。
另一方面,相對於不到3億的中小學生,作業幫稱有總計8億以上用戶,而猿輔導稱有4億用戶,競爭日趨激烈。跟誰學被美國投資者指出存在粉飾財報的嫌疑。在呈現消耗戰局面的背景下,猿輔導也在3月成功融資10億美元,這反映出投資者對線上學習的強烈期待。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中國大智慧的數據對初創企業的融資進行了統計。如果不含動用公共資金的銀行救助和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單獨增資項目等,則疫情相關行業和作為國家政策加以培育的半導體企業的融資較為突出。
![]() |
在新冠領域,對疫苗開發的關注也在提高。涉足流感疫苗等的華蘭生物疫苗進入2020年後融資20億元,將建設新冠疫苗的開發大樓。
在中國,新冠疫苗開發在政府主導下推進,而第2和第3陣營也同時推進研發的情況浮出水面。在2020年初創企業的2050個融資項目(不含出資者不明的項目)中,醫療相關領域約為350件,佔到17%。這一比例比2019年全年數據高出4個百分點。
在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半導體採購加強壓力的背景下,中國力爭提高自給率,相關産業的融資的存在感也在增強。涉足純電動汽車(EV)和車載電池的比亞迪以功率半導體的自産化為目的進行分拆,向國內外的投資者融資19億元。
中國領導層倡導的半導體國産化進展緩慢,但在中美關係惡化的背景下,仍保持不計成本的資金投入。山東省的芯恩整合融資28億元,上海的新升半導體融資16億元,設計、材料和製造設備等廣泛行業成功進行融資。
中國初創企業的融資額1~3月低於1萬億日元,表現低迷,4月以後走向觸底。作為疫情下的經濟刺激舉措,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要求銀行採取積極信貸和買入公司債,結果,基金和投資公司的資金流入增加。
如果融資以目前的速度增長,全年將達到5萬億日元,僅比2019年減少1成左右。涉足人工智慧(AI)半導體的寒武紀科技在上海面向高科技企業的市場「科創板」上市,有潛力的獨角獸(總市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業)相繼上市,這也在推動投資者展開行動。
中國初創企業的融資額在2018年增至近10萬億日元。一度與美國並駕齊驅,隨後由於中國國內強化資本管制和股價低迷而下滑。新獨角獸的誕生也處於低水準,要再次追上美國或需要一定的時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