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跌出全球市值排名前十

2013/10/12


      全球企業市值排行榜發生顯著變化。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正收復失地,截至9月底歐美企業壟斷了前十。新興市場國失去往日風頭,中國企業時隔8年從前十排名中消失。豐田汽車等日本企業的排名在提升。美國儘管眼下出現財政僵局,但已開發國家經濟顯示出堅挺的一面,以開展全球經營的企業為中心,市場評價在提升。

 
 
      按照美國調查公司FactSet的統計數字,對全球上市企業的市值(按美元計算)進行了排名。將股價乘以已發行股份數計算出市值。

      新興市場國的企業市值排名明顯後退。金融危機之後,中石油曾一度超越美國企業高居全球市值排行榜第一,但9月底已經退至第11位。去年年底曾排名前十的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移動也都跌出10強。

        市場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期待正在消退,股價也被迫進行調整。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通過大規模刺激政策來拉動經濟,但隨後便出現對通過影子銀行進行融資可能造成不良債權的擔心。

       對於新興市場國家,日本大和住銀投信投資顧問、經濟調查部部長門司綜一郎指出:「由政府主導的經濟運作正暴露出其局限性」。

        但總體來看,中國企業的下滑還是比較小的。儘管金融和資源公司在市值排行榜上靠前,但最近幾年網路服務業的騰訊、汽車領域的長城汽車等排名不斷上升,産業厚度增加,這一點不同於嚴重依賴資源的俄羅斯和巴西。

       截至9月底,從第一名的蘋果到第九名為清一色的美國企業。隨後是名列第十的是瑞士製藥巨頭羅氏集團,該公司從去年年底的第23名躍升。已開發國家在年終排行榜上壟斷前十的現象,上次還是發生在2005年。

       市場對美國企業給予高度評價的理由是具有強大的品牌力和産品國際競爭力。在IT(資訊技術)和消費品領域領先於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不僅在美國國內,還在新興市場國等世界各地不斷賺取利潤。

      市值排名第一的蘋果公司通過壓倒性的品牌力將銷售市場擴大到全球。作為主力産品的智慧手機「iPhone」儘管眼下利潤率下滑,但銷售額仍保持著2位數的增速。

 
       IT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谷歌躍升到第8。在核心業務網際網路廣告的拉動下,二季度實現了兩位數的增收增益。

      美國製造業的復甦也非常顯著。通用電氣(GE)升至第6位就是典型代表。該公司壓縮了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的金融業務,飛機引擎等産業部門則成為利潤復甦的原動力。

        作為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一度遇到新興市場國的攻勢,但在危機後的5年間對經營進行了錘鍊。三菱UFJ投信的首席戰略分析師石金淳認為:「在頁岩氣革命的支撐下,美國經濟潛力和美國企業在世界各地的盈利能力受到高度評價」。

        從零售業巨頭美國沃爾瑪的排名上升這一點來看,美國個人消費已經顯著好轉。對於旗下擁有鐵路與食品業務的綜合企業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來説也是如此。

        日本企業也在逐步收復失地。豐田汽車從去年年底的第27上升到本次的第15,成為自2006年底排名第7以來的最高名次。由於日元貶值及在北美銷售良好,對利潤擴大的期待不斷提升,在亞洲製造業的範圍內,已經超越南韓三星電子(第20)。


       對安倍經濟學的期待也推動日本股價整體回升。通過收購美國手機運營商來加速拓展海外業務的軟銀也從去年年底的第186升至86位。

        重視股東的經營也贏得了市場的好評。蘋果公司在二季度回購了約160億美元的本公司股票,創下美國企業單季度回購記錄。微軟也在9月中旬宣佈將季度紅利上調22%。把充裕的現金用於增加分紅和回購本公司股票。這種有效利用資金的舉措顯示出企業托升股價的姿態。

        在印度與巴西等國,由於擔心在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經濟仍處於停滯,使股價受到打壓。巴西中央銀行在本週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上已決定連續第5次上調利率。

        隨著美聯儲(FRB)決定推遲縮小量化寬鬆規模,金融市場的緊張情緒暫時得到緩解,但仍有不少觀點認為熱錢正流出新興市場國,轉向已開始走出最困難時期的歐洲。

(川上穰 紐約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