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洲國際IPO遇阻看到中國食品企業尷尬
2014/04/29
![]() |
萬洲國際股票上市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其前身雙匯國際實施了全資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以解決中國和美國豬肉市場「供求失衡」問題的戰略。被稱為「中國肉類工業教父」的萬洲國際主席萬隆在4月14日的記者發佈會強調稱,隨著股票上市,將加強國際戰略和品牌號召力,推進採購和人才的融合,以領先於世界。
但萬洲國際在香港股市的新股發行(IPO)推遲到5月份,其成長戰略被潑了一盆冷水。目前該公司的經營面臨著2大課題。
一是企業管理的問題。在此次股票上市之前,萬洲國際以分配新股的形式向萬隆主席及其親信支付了約相當於6億8000千萬美元的報酬。市場相關人士中有觀點認為支付的報酬過高。
![]() |
第2大課題是對「食品安全」的擔憂。該公司的前身雙匯國際2011年曾爆出使用禁用添加劑,銷售額出現驟跌。在收購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Foods )的過程中,出現了在美國議會的聽證會上被集中質問安全管理問題的場面。被收購方史密斯菲爾德不得不解釋稱「不會從中國進口豬肉」。
史密斯菲爾德的首席執行官(CEO)拉里·波普(Larry Pope)強調稱「力爭做到全球最安全的豬肉」,要想打消各界對其食品安全的擔憂,經營者的能力將受到考驗。
對史密斯菲爾德食品的收購金額包括承擔其債務在內達到71億美元,作為中國企業對美國企業的收購,成為了歷史最大規模案件。如果加上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出資37%的西班牙大型肉製品企業Campofrio,在世界豬肉消費市場將覆蓋約6成地區。而火腿和香腸等豬肉加工産品的全球市佔率為5.8%,遠遠超過排在第2位的美國泰森食品公司(1.5%)。
![]() |
萬洲國際主席萬隆史密斯菲爾德CEO拉里·波普 |
有分析認為,今後5年,全球銷量增長的80%將來自中國。雖然中國的豬肉進口量在12年僅為74萬噸,但史密斯菲爾德首席執行官拉里•波普(Larry Pope)表示,「從每人平均豬肉消費量來看,中國大陸是香港的一半。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萬洲國際在中國有5千多家經銷商,從城市的高檔超市到農村的零售店,全中國約有64萬個銷售網點。該公司還十分了解各地區對豬肉的不同喜好,比如在南方,用來做湯的帶骨肉深受歡迎,而北方地區卻比較喜歡無骨肉。
另一方面,史密斯菲爾德構築了從飼養豬到銷售一條龍服務的垂直整合型供貨體制,具有較高的價格競爭力。並且便於品質管理,可根據消費者的喜好進行各種加工。在向中國擴大精肉出口的同時,該公司還計劃投放高價位的加工産品。
萬洲國際上市後,要想獲得市場的信任,有必要向投資者宣傳該公司充分利用中美兩家公司優勢這一成長戰略的可行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