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斗」挑戰美國GPS
2011/12/28
![]() |
圖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網站公佈的示意圖 |
GPS是由多顆衛星發出非特定信號,地面接收機以此來確認自己的位置和行進路線。除汽車導航儀外,還可用於飛機與船舶的定位、掌握受災狀況等。手機的資訊服務與遊戲等也可使用。
除民生外,預計「北斗」在中國在提高武器命中精度等軍事方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中國軍隊此前只能依靠美國的GPS,如果美方阻斷信號的話,就會影響在軍事上的使用。 一名日本防衛省的有關人士分析認為:「如果實現30顆衛星體制,就可以準確地掌握在中國周邊航行的所有船舶的情況,成為阻止美國海軍靠近戰略的一環」。
但也有觀點指出「北斗」在性能上存在的問題。與美國的最新式衛星相比,中國衛星的性能差,為提高精度,發射高度一般都比較低。壽命也就相應縮短,必須頻繁發射進行更新。關於免費開放信號的方針,一名日本防衛省的相關人士認為:「儘管方便了企業使用,但也意味著所有活動情況都會被中方掌握」。
衛星導航系統的國際競爭非常激烈。俄羅斯正在開發格洛納斯系統,歐洲為實現更高精度而開發「伽利略系統」。日本在2010年發射了第一顆導航衛星「指路」號。中國正在加快進行航太開發,為建設太空站而發射實驗飛船等。承擔技術任務的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宇航部部長趙小津表示,中國今年共進行了19次發射。超過美國的18次,僅次於俄羅斯。
(森安健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