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考驗中國地方經濟
2015/02/02
上海市市長楊雄在1月2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強調:「經濟發展速度稍微低一點,我們覺得不可怕」。上海今年敢為人先,率先取消了地區生産總值(GDP)增長目標。
自1月以來,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中,除上海外,已有27個發佈了2015年的增長目標。除西藏持平外,其餘與2014年相比均有所下調。2014年共有16個地方政府設置了兩位數的增長目標,今年則以重慶市、貴州省等內陸為中心,驟減到了5個。
因為在2014年遭遇經濟增速放慢,無法實現高速增長,28個地方政府無一超額完成2014年的增長目標。
煤礦集散地山西省的情況尤為嚴重。因為需求減少,煤炭價格下跌,該省2014年的實際增長率僅為4.9%,遠低於9%的原定目標。山西省是2014年年底落馬的前統戰部部長令計劃的故鄉,對於令計劃貪污的追查似乎也給當地經濟造成了影響。
另外,遼寧省、河北省等製造業普遍面臨設備過剩的地區增長率也僅為6%左右。
中國政府把容許一定的增長放慢,力求穩定增長的路線稱為「新常態」。但在2014年,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僅為8.6%,創下了23年來的最低。有看法指出,中國的經濟減速正壓迫地方財政,部分地方政府可能會暴露出資金短缺的問題。
(大越匡洋,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