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想富先修路」抗衡TPP
2015/12/30
中國在戰略性地區穩步推進
各國首腦等人乘坐的列車上,裝飾著「16+1>17」這一強調中國與中東歐聯繫的標語和各國的國旗。幾乎在同時傳出一條新聞——中國大型國有企業中國中鐵部分中標連接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的鐵路建設項目。
![]() |
「要想富,先修路」,2014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對東南亞等地區的20個國家的代表如此表示。這些國家作為參加習近平提唱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第1批成員國提出了申請。
據稱,這句話原本是四川省的地方官員1980年代在闡述地區發展時所説的。習近平將只有中國人才懂的説法應用於經濟外交方面,其背後具有針對美國的強烈對抗意識。
對於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與美國隔著太平洋的中國的領導層日趨感到危機。中國社科院一名研究人員表示:中國對抗美國的對策是獲得「基礎設施投資這一亞洲的實際需求」,構建自主經濟圈的戰略。換言之,亞洲需要的並非「規則」,而是「道路」。
有中國風格的大國外交
習近平在共産黨內的外交相關會議上曾表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使對外工作具備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在習近平擔任主席的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將把「互聯互通」這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主題中。
習近平在巴黎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之後,12月1~2日飛到非洲的辛巴威。穆加貝總統長期掌握辛巴威權力,由於對在野黨的嚴重打壓等,被歐美批評為「獨裁者」。但提出「不干涉內政」的中國並不介意,提供援助。
在北京學習中文的非洲留學生表示,「即使回國,建築一線也到處都是中國工人」。道路連接起來之後變得富裕的是哪些人?這或許是中國的「大國外交」面臨的問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