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企業時隔7年減益
2016/05/04
銷售額降至29.4723萬億元,減少了2.1%,陷入減收減益。銀行和證券以外行業的純利潤總額為9222億元,同比減少15.7%。加上企業公佈的追溯調整等,與官方專業媒體等機構發佈的數值不一致。
繼2014年之後,産能和人員過剩的鋼鐵及資源相關行業萎靡。寶鋼和鞍鋼等鋼鐵大型企業紛紛陷入最終虧損或大幅減益。虧損近60億元的重慶鋼鐵的資本充足率下跌超過10%,重慶政府被迫討論重建對策。
通過出售資産提高收益的企業也不在少數。中國鋁業從上一財年的虧損162億元轉為盈利,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出售子公司等資産獲得了50多億元的收益。
中國石油化工和中國石油天然氣共獲得了將近100億元的政府補貼,很多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並不透明。
經濟減速的影響甚至波及到家電和機械等長期表現相對堅挺的行業。四川長虹受市場飽和以及債務匯兌差額增大等影響,陷入了最終虧損。TCL集團收益減少近20%。三一重工的純利潤則下滑超過80%。
中國政府將進一步出台政策支撐經濟發展,計劃提高財政赤字在國內生産總值(GDP)中所佔比重,2016年的比重將從2015年的2%左右提高到3%。
由於公共投資擴大以及鋼鐵價格觸底,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復甦,金融以外行業在2016年1~3月的純利潤同比增長了2.7%。
但上市企業整體增長後勁不足,最終收益減少1.9%。在2015年股市泡沫中收益增長的很多證券公司當前處境艱難,銀行的收益也僅小幅增長2.8%。有觀點指出,銀行的不良債權呈緩慢增加趨勢也顯示出經濟在減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 張勇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