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政府爭相去産能

2016/08/19


  中國政府提出了「供給側改革」以解決産能過剩問題。為了在9月的杭州G20峰會之前向國內外展示結構改革的決心,中央政府正在敦促地方政府採取行動。

  8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截至7月末,鋼鐵去産能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7%。意在強調中國結構改革正在順利推進。對於2016年4500萬噸的去産能目標,1~7月的完成進度已接近50%,計劃後半年進一步加速推進。

  地方政府和大型企業因擔心稅收減少和失業增加,對結構調整持消極態度。2016年開年以後,中央政府設置了1000億元的失業保障金,作為裁員的「安全網」。要求各地方政府分別制定去産能目標,再根據去産能成績增加補貼。

  為此,地方政府爭相公開了去産能計劃。安徽省提出鋼鐵行業去産能700萬噸的計劃,湖南省則提出了煤炭行業去産能1500萬噸的計劃。據中國媒體報道,這些地方政府的目標總和已超中央。

  但今後能否順利推進去産能,目前尚不明朗。此次的失業補貼措施原則上以國有企業為對象。而在那些關廠也無法得到救助的民營鋼鐵企業之間,重啟生産的動作正在擴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 小高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