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區去産能進展差距大
2016/08/23
![]() |
在遼寧省瀋陽市郊外的「奧體中心」地區,一處集住宅和商業設施于一體的綜合設施早在2年前就已完工,但現在依然人影稀疏。由於設備過剩,重工業不振,遼寧省上半年民間投資同比減少了近60%。
與此相比,因內陸地區人工費相對較低,許多沿海地區的生産基地都開始向內陸轉移。鐵路等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
這種區域間的差距給中國政府推進的去産能等「供給側改革」拖了後腿。中國2016年計劃鋼鐵去産能4500萬噸,煤炭去産能2.5億噸,但截至7月底完成率分別僅為47%和38%。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言人趙辰昕指出,各地區完成的去産能任務量確實還存在差異,「一些鋼、煤産業比重大,化解過剩産能任務重的地區,擔心去産能會影響經濟發展」。
中國政府雖然對年內完成目標很有信心,但如果過快推進去産能,遼寧省等地可能會因失業增加而導致社會出現不安定因素,目前正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