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忍耐
2012/08/13
![]() |
圖為吉利汽車工廠 |
在海上漂著的鐵礦石
「鐵礦石和煤炭都在海上漂著」,中國鋼鐵業內人士對目前原料庫存積壓的狀況這樣抱怨,「一方面鋼鐵需求低迷導致生産不振,另一方面,已經簽約的原料源源不斷地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運過來。港口沒有地方存放,船舶無法入港只能在海上等著。」
廠商的産品庫存比年初增加了4成多。一位鋼鐵行業的分析師稱「如果不真正減産,鋼鐵價格無望上漲」。
不僅是鋼鐵,國內外的需求低迷導致中國的生産不振。7月份的生産連續2個月增長放緩。消費也出現疲軟傾向,7月份的新車銷量同比增加8.2%,比6月份降低了1.7個百分點。作為拉動消費增長的火車頭,增長勢頭開始減弱。
另一方面,1~7月的固定資産投資(設備投資和建築投資總和)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4%,與1~6月持平,表現堅挺。原因是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大型項目拉動了投資增長。
「兩手抓」的尷尬
中國央行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貨幣寬鬆政策,例如從去年12月份開始連續3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從今年6月份開始連續2個月下調利率等。不過效果並沒有完全顯現。
|
中國的銀行貸款額不得超過存款額的75%,這些中國特色的結構也影響了貨幣寬鬆政策效果。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偏向於大型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投資項目,不願意貸給風險較高的中小企業。一名北京市民間建築設計公司的經營者説:「不會向審查時間較長的銀行貸款。同行和朋友間的融通就足夠了」。由此可見,貨幣寬鬆政策的惠及面很窄。
7月份的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1.8%,2年半以來首次「破2」。由於通貨膨脹的擔憂減弱,越來越多的人期待央行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下半年經濟能走向復甦,但目前的形勢並不樂觀。
「真的是這個價格嗎?」在北京市的蔬菜市場,一名老主顧不可思議地追問店主。胡蘿蔔和生菜的價格是1斤1~2元,而玉米的價格卻超過了10元。
中國從2010年開始由玉米出口國轉變為純進口國。受美國乾旱等因素影響,芝加哥市場上的玉米價格高漲,逐漸波及到了北京市場。
此外,當前原油價格也呈現出上漲趨勢,7月份的CPI比上月上升0.1%,時隔4個月首次出現上漲。因此,不少觀點認為下半年物價漲幅將再次擴大,在經濟減速的背景下,對通貨膨脹的擔憂再次出現。
(大越匡洋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