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
2020/07/15
7月14日,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2020年1~6月貿易統計數據顯示,在與所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當中,與東盟(ASEAN)的貿易額首次升至第一。背景是在對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之間構建了機電産業等新的供應鏈。
![]() |
從1~6月進出口的總貿易額來看,東盟為2978億美元,同比增長2%,保持了正增長。中國此前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EU)為2841億美元,因英國脫歐,同比減少5%,排名被東盟超越。排在第3位的是美國,受外交關係緊張的影響,貿易額同比大幅減少10%。
在中國總貿易額中的佔比方面,東盟由2019年的14%上升到2020年1~6月的14.7%。歐盟由15.4%降至14%,美國由11.8%降至11.5%。
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在7月14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作為全球電子製造産業鏈的一部分,我國與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盟國家産業聯繫密切」。
半導體産業的動向具有象徵性。中國從東盟進口同比增長24%,向東盟出口同比增長29%(均以人民幣結算)。僅半導體就拉動中國對東盟貿易增長率提高了3.2個百分點。美國加強對華半導體交易限制,東盟有可能成為缺口。
中國企業將生産基地轉移到東盟也推高了貿易額。因為從中國出口主要零部件,在東盟的工廠進行組裝的情況有很多。
![]() |
越南北部的Lach Huyen國際港 |
據越南外國投資局介紹,中國大陸對越南的直接投資批准額在2019年為30億美元,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排在第3位。為了逃避美國的加徵關稅,比上年驟增了75%。雖然2020年1~6月的投資額同比減少3成,但仍處於超過日本2倍的高水準。1~6月中國對越南貿易同比增長14%,在主要國家和地區中增長率最高。
中國與東盟修訂後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於2019年10月生效。李魁文表示「在原産地規則、貿易通關協定、服務貿易、投資領域等方面都降低了門檻,進一步釋放了自貿區實施的紅利」。
東盟也處於中國「一帶一路」構想的沿線上。中國政府出於抗衡美國的目的,一直在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1~6月沿線國家的貿易份額也得到提高。目前,東盟擴大對華貿易的有利環境將繼續保持。
而中美兩國政府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到7月15日正好過去6個月。主要是中國增加美國農産品等的進口,但實際運作遲緩。
按照協議,2020年中國貨物進口將比2017年增加639億美元。如果按計劃執行,1~6月對美進口額應該增至約1100億美元,但實際上只完成一半的564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重視的大豆等農産品進口也沒怎麼增長。
關於與中國簽訂第二階段貿易協議,川普7月10日表示「暫不考慮」。在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存在感增強的背景下,川普或許會再次出台加徵關稅等強硬政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原田逸策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