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急需引入存款保險制度
2013/01/28
![]() |
之後於12月10日重新營業。合作社負責人強調財務制度的健全:「我們沒有借錢給擔保公司,在相關部門的檢查中也沒有問題。現在對於顧客的提款要求,全部都能滿足」。不過附近一家商店的店主説:「因為信不過合作社,已經將存款轉到了國有銀行」。
擠兌風潮的背景是去年10月江蘇省接連有農村信用社破産。該省北部連雲港市的4家農村信用社由於收不回貸給地産商的錢,4家信用社幾乎同時停業。
當地政府表示信用社存在違法行為,公安部門逮捕了實際負責人,將使用稅款補償儲戶的部分損失。不過,只對5000元以下的存款給予全額補償,80萬元以上的儲戶目前只能獲得10%的補償。雖然當地政府表示2014年10月前將全額補償,但仍有很多儲戶不滿。
農村信用社是為農民服務的互助組織。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會)統計,截至11年底全國有2265家農村信用社,總資産佔中國金融機構整體的6%。
中國的農村信用社沒有全國規模的上級組織,如果經營惡化便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重建。金融當局的方針是通過經營整合來擴大規模,向股份公司制銀行轉型,從而實現穩定經營。雖然重組取得了一定成果,信用社數量減少到07年底的4分之1,但江蘇省信用社的破産顯示出其經營惡化速度超過了預想。
當地政府出面補償破産農村信用社儲戶的做法十分少見。中國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因此即使金融機構破産了,儲戶在原則上也得不到補償。
如果沒有金融安全網,儲戶對金融機構安全性的擔憂便很容易升溫。儲戶的擠兌行為,會使金融機構資金週轉更加困難,陷入惡性循環。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和銀監會在截至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設立存款保險制度。不過,徵收存款保險費將增加儲戶和金融機構的負擔。因此,破産風險較小的國有銀行對引入該制度持謹慎態度,存款保險制度能否按計劃推行仍存在不確定因素。
(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