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試點利率自由化 尋找改革突破口
2013/01/29
![]() |
中國嘗試在深圳前海地區啟動利率自由化機制是在經濟快速增長籠罩陰影的背景下,將金融領域作為經濟改革新的突破口。為了實現持續增長,中國新領導層將對僵化的國內金融體制進行手術,同時摸索將産業結構重心轉向非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的途徑。
深圳一直在利用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政策來大力發展製造業,但最近開始受到出口低迷的困擾。尋求培育勞動力吸納能力強的服務業不僅是深圳,也是整個中國經濟所面臨的課題。但是,金融業界目前受到限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融資偏重於國有企業。
「新産業的發展關鍵取決於對其形成支撐的金融改革」,野村資本市場研究所北京事務所首席代表關根榮一這樣認為。在深圳市前海地區部分引入被稱為「小香港」的金融自由化機制,還意在培育服務業。
利率自由化遭到了擁有既得利益的國內銀行的強烈反對,跨境資金流動將受到全球金融形勢的影響。中國於2004年10月取消了貸款利率上限等限制,2005年開始推進人民幣匯改,但由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改革戛然而止,而重新啟動改革是在2012年。推進速度緩慢。
2012年3月,在中小製造業聚集的浙江省溫州市,啟動了利用民間貸款公司等進行融資的試驗。不過在現階段,尚未出現可以應用於全國金融改革的成功案例。
![]() |
中國正力爭實現從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到高科技和服務産業的結構轉型,而靠近香港的前海地區正在培育服務産業。在中國企業中,騰訊和中興通訊(ZTE)已經決定在前海建立服務相關基地。
中國共産黨總書記習近平於2012年12月在就任後首次到地方視察就視察了廣東,其中第一站就參觀了正在建設的前海,並指示前海嘗試大膽改革。不過目前限制仍然存在,例如企業利用新制度籌措的資金僅限於用於前海地區的業務。不過,很多香港金融相關人士等期待中國政府允許在前海設有基地的企業在香港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和投資股市。
在28日的香港股票市場,「前海概念股」大放異彩。參加第1批試點的HSBC和恒生銀行創出了去年以來的新高。而在前海擁有土地的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政府系投資公司深圳國際控股等也迎來了大量買盤。
(桑原健 廣州、大越匡洋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