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李體制在加速和煞車之間權衡

2013/03/05


 
       中國的全國人大3月5日開幕。去年11月就任共産黨總書記的習近平將就出任國家主席,2號人物李克強將擔任總理。在確定各部部長等國務院人員安排後,「習李體制」將全面啟動。新一屆政府的最大課題是能否引導中國經濟走上持續穩定的增長軌道?新體制在開局階段將不得不作出艱難抉擇。

       第一個焦點的是,現任總理溫家寶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時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2013年的政府經濟政策目標設定為7.5%。2012年經濟增長率目標時隔8年「破8」,設定為7.5%。

       中國曾長期堅持力爭「保8」路線,而實際上則長期保持2位數增長。但是由於受歐洲債務危機等影響,國內外需求不斷放緩,經濟出現了減速。經濟增長目標的下調顯示出中國領導層已經接受成為現實的增長放緩,同時力爭實現正常速度的穩定增長。

       中國經濟在去年10~12月觸底,目前正走向緩慢復甦。原因是中國加快了基礎設施投資。很多觀點認為2013年仍能保持8%的增長,但將面臨貧富差距擴大和勞動力增長乏力等大量結構性問題。維持7.5%的增長目標傳遞出的政治信號是,為實現可持續增長,將重視改革。

        但是,很多觀點認為,提出「推進城鎮化」的習李體制可能仍將繼續依靠看家本領的投資來刺激經濟。目前備受關注的是物價漲幅目標。2012年中國設定了控制在4%左右的目標,2013年被認為將下調至3.5%。可以説,如果下調目標,就將明確凸顯中國抑制經濟過熱、重視改革路線的態勢。

        事實上,隨著經濟逐漸復甦,中國大城市房地産價格已經出現上漲。國務院在2月20日的常務會議上決定加強房地産調控。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也從2月春節之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持續回收資金,暫停了之前一直實施的資金供給操作,市場上眾多觀點認為貨幣寬鬆局面將會結束。

3月3日中國領導人在全國政協會議上(kyodo)
        確保經濟向內需主導模式轉變也需要一定速度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目前仍存在以房地産為主的經濟泡沫萌芽。習李體制需要在加速與煞車之間做出微妙的權衡。

       通過稅制改革等縮小貧富差距、實施廢止鐵道部等行政改革、擴大消費等等……,要提高習李體制「改革」的實效性,關鍵在於全國人大決定的政府人事。

       預計輔佐經濟政策總指揮--新任總理李克強的4名副總理中,除了政治局常委張高麗外,還有劉延東(女)、汪洋和馬凱3名政治局委員。估計張高麗將主管經濟政策,劉延東負責文化事務,汪洋主管交通和工業等部門,馬凱主管農業政策等。

       另一方面,顯示人事出現混亂的消息也沸沸颺颺。例如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將留任的説法。周小川在今年1月滿65歲,到了部長級官員退休的年齡,在去年黨代會上沒有當選中央委員,而此前的行長必然是中央委員。其卸任基本已成定局,但有消息稱周將作為特例繼續留任。

       目前,人民銀行是國務院的一個部門。不像已開發國家的央行具有獨立性,因此北京的一位金融界人士質疑:「行長人事有必要破例嗎?」。之前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被認為是有力候選人,但傳言中的繼任者莫衷一是,因此有觀點認為「候任人選難定」是周小川留任的原因。

       習近平自就任總書記後通過反腐倡廉贏得信賴,這種「改革姿態」是一時的政治秀還是真想要打破既得權利階層?全世界正密切關注領導全球第2大經濟大國的習李體制的實力。

   (大越匡洋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