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銀行不動産不良債權增27%
2022/09/15
在中國,銀行的房地産行業不良債權急劇增加。在香港上市的主要銀行的2022年6月末餘額比2021年末增加27%。影響因素是房地産大型企業恒大集團等的違約和市場惡化。從銀行收購不良債權進行處理的專業公司的業績也出現惡化。
日本經濟新聞統計了在香港上市的32家中國的銀行的2022年1~6月財報。6月末的不良債權比例平均為1.65%,與2021年末持平。把範圍縮小到房地産行業來看,這一比例為3.74%,比2021年末惡化0.76個百分點。
![]() |
在29家公開數據的銀行中,20家銀行的房地産相關不良債權餘額出現增加。除了光大銀行(11%)之外,不良債權比例較高的還有以地方為據點的晉商銀行(10.68%)和錦州銀行(10.37%)。在因抗議開發商停工而拒絕償還房貸事件多發的河南省,以該省為勢力範圍的中原銀行從2021年末的3%大幅惡化至9.38%。
中國工商銀行等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債權比例平均為1.39%,相較於2021年末(1.4%)有所下降。但把範圍縮小到房地産行業來看,這一比例為4.52%,相較於2021年末(3.77%)出現惡化。4家銀行的房地産不良債權餘額達到1366億元人民幣,比半年前增加24%,比1年前增加51%。
![]() |
中國農業銀行表示,與該行相關的1112個住宅項目存在未竣工風險,拖欠的住房貸款為12.3億元。但該銀行表示相關貸款在總體中的佔比為0.02%左右,可以進行管理。
評等公司惠譽國際評等(Fitch Ratings)指出:「大型銀行可以承受資産的劣化,但小規模銀行以高風險貸款居多,有可能導致業績大幅下滑」。
房地産市場的惡化也給此前一直為銀行處理不良債權、被稱為AMC的資産管理公司的活動投下了陰影。大型企業「中國華融資産管理公司」2022年1~6月的最終損益轉為虧損。中國信達資産管理公司的凈利潤減少33%。主要原因均為重新評估了持有資産的風險,計提了鉅額減值損失。
AMC的基本業務是從銀行收購不良債權,改造重組之後再進行轉賣。華融和信達實施的大部分項目與房地産和建築行業有關,由於市場惡化,改造重組難度加大。美國信用評等企業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認為:「由於資本制約等原因,AMC對房地産行業提供的支援十分有限」。
如果AMC的業績惡化,銀行的不良債權處理可能會受阻。截至6月末,中國四大銀行的總資産約為133萬億元,是日本三大銀行的3倍。中國金融體系潛在的風險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