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售業遇到房租尷尬
2013/06/24
![]() |
「今天上午7點開店,到了下午銷售額仍然是零。我們10年前就在這裡做生意,但自去年起就一直虧損」,在店舖內面向女性銷售珠寶飾品的男性店主這樣説。
據稱,為了節約租金和人工費,原先的兩處店面縮小至一處,但銷售額仍然太少,根本不賺錢。
另外一家茶葉專賣店的女店員表示,「租金每月2萬4000元,如果加上電費和管理費,每月營業支出超過3萬元,但銷售額勉強只能到1萬元」。在很多店舖將更新租賃合同的6月底,包括該店在內,預計將有更多店舖將撤櫃。
![]() |
由於銷售低迷和租金上漲,商戶正相繼撤出(浙江省杭州市的大型商業設施) |
據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統計,2012年全國零售企業前100家銷售額僅同比增長11%。低於雷曼危機後的2008年,創有統計數據的2005年以來新低。
在銷售額增長乏力的同時,租金負擔加重更可謂雪上加霜。據美國大型房地産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杭州市商用項目平均租金比2年前上漲24%。在中國,承租人法定權利很少,租賃方在重簽合同時提高租金理所當然,如果拒簽將遭到強制驅逐。因此,租金易於上漲,與杭州類似,上海市租金較2年前上漲26%,北京市上漲20%。
![]() |
撤退最為明顯的是對盈利更為重視的外資零售企業。據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統計,2012年,全國外資百貨店和超市總計有16家關閉。在上海市,馬來西亞資本的百盛虹橋店在開業10年後關閉。
中國政府公佈的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零售業銷售額)比上年同月增長12.8%。增幅比3月擴大0.2個百分點,看起來仍然表現強勁。但是,從零售業一線可以看出,中國內需的嚴峻程度可能超出預期。
(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