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社會經貿空間在擴大
2013/07/11
![]() |
簽署經濟合作協定的台灣與紐西蘭官員(AP) |
紐西蘭是台灣的第12大貿易夥伴。2012年台灣與紐西蘭之間的貿易額約為12億美元。台灣向紐西蘭出口的化學産品、鋼鐵和汽車零部件等99%以上工業産品的關稅,在協定生效後將被立刻撤銷。
另一方面,台灣也將在協定生效後,立即撤銷73%自紐西蘭進口農産品的關稅。其他農産品的關稅也將在未來2~12年內陸續取消。而白米被排除在相關産品之外。
台灣「經濟部長」張家祝在台北市內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臺新經濟合作協定生效後,有望將台灣的年出口額提高187億台幣。關於對台灣農業的影響,張家祝強調政府將提供補貼,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
台灣與全球主要國家都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之前只與中南美等國簽署過類似經濟合作協定。不過,2010年台灣與中國大陸簽署了旨在確立自由貿易區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此後陸續與其他國家展開談判。
台灣與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定,也是2008年馬英九政府執政後對中國大陸採取融合政策所取得的成果。馬英九政府以經濟為中心擴大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交流後,此前對中國大陸心存顧慮的國家,也開始積極與台灣進行磋商。
2000~2008年陳水扁當政時,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一度緊張。而馬英九政府則提倡「活路外交」的對外政策。其目的是改善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並以此為突破口,擴大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2010年,台灣與中國大陸簽訂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發揮了很大作用,2010~2011年台灣相繼與新加坡和紐西蘭啟動了關於經濟合作的談判。台灣還與日本在2011年9月簽署了投資協定。最近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放緩,此次協定的簽署意味著台灣想要擴大與中國大陸以外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從而實現經濟發展。
台灣還將繼續與新加坡洽商經濟合作協議。張家祝表示,雙方的談判已經進入最後階段,也有觀點認為雙方將在本月內正式簽署協議。2013年3月,台灣時隔5年零8個月重啟了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協定談判,還計劃與日本簽署相關經濟合作協議。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不會允許台灣在政治領域擴大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針對台灣與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定一事,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華春瑩在7月10日的記者會上強調對外國與台灣地區進行民間經貿往來不持異議,但反對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對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問題,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山下和成 台北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