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中國失敗模式?
2013/09/11
日本有機肥料廠商JEM株式會社董事梅田健一説:「我一直相信今年秋天肯定能動工,可是……」。JEM計劃中的新工廠將建在地處河北省唐山市的中國最大開發區之一的「曹妃甸工業區」。這個臨著渤海的工業園區位於北京東南約220公里處,佔地面積310平方公里。JEM從日本運來的生産設備也已經在港口閒置了一年以上。梅田健一説:「中方負責人頻繁更換,無法確定何時動工」。
在制訂的十一五規劃(2006年~2010年)中,曹妃甸工業區被列為了國家重點項目之一。溫家寶總理在訪問日本時也曾表示希望通過曹妃甸來深化中日交流。
![]() |
高層公寓的建設處於停工狀態(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 |
據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向松祚透露,過去10年間當地政府在曹妃甸計劃的投融資規模約5800億元,但目前實際投入的只有一半左右,約2800億元。即使這樣,當地政府也被每天一千萬元的貸款利息壓得喘不過氣來。儘管曹妃甸仍被定位為「環渤海經濟區的中心」,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均缺乏有效的推動手段,打算吸引日本企業前往投資的日本商社也處於等待和觀望中。向松祚表示,照此下去,曹妃甸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模式的失敗事例之一」。
曹妃甸工業區的開發之所以失速,其主要原因是中國的經濟結構正逐步發生轉變。2012年海外企業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實際值同比減少3.7%,自2009年以來首次呈負增長,2013年上半年同比也僅僅增長了4.9%。投資內容也在發生變化。在2002年時,製造業的投資額是房地産和零售業等非製造業的2倍以上,而到了2012年,非製造業佔到了53.7%,明顯高於製造業的43.7%。
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初期和中期階段,深圳和上海實現了飛躍性發展。在當時,只要中國領導層劃定重點區域,外資很快就會流入。但如今,中國經濟增長乏力、設備過剩,只要建好工業園就能引來國內外企業的時代正在終結。新一屆政府決定在上海設立自貿區等,正試圖通過在大城市放寬政策限制,摸索新的增長戰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