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試驗區左右中國經濟改革
2013/09/29
![]() |
作為放寬限制的具體舉措,指定了金融、海運和文化等6個領域的18個行業。在金融領域,將允許中國力爭培育的民間資本銀行與外資金融機構進行合資,同時允許中國的銀行在試驗區內從事不受國內限制約束的「離岸業務」。此外,還允許外資企業部分涉足網際網路服務、教育和醫療領域。
中國政府已經決定,自10月1日起,在試驗區內暫停執行涉及外資企業的一部分法律3年。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曾在廣東省建立經濟特區,並把通過吸引外資實現經濟增長的模式推廣到全國。此次將效倣上述做法,根據在上海取得的成果,逐漸推廣到其他城市。
企業的關注度非常高。由香港銀行行業組成的香港銀行公會主席洪丕正(渣打銀行香港法人首席執行官)27日在香港舉行記者發佈會時表示中國顯示了推動金融改革的決心和積極性,值得歡迎。
另一方面,已發佈的開放政策仍然缺乏細節。例如,銀行離岸業務的對象僅為中國的銀行,目前似乎主要以大型銀行為中心。而金融以外領域也是如此。上海市政府相關人士表示在試驗區內,將大幅縮小政府的審判權,企業可以自由構建開拓業務的基礎,但在此次的開放政策中,很多都帶有附加條件。
中國政府之所以態度慎重,是因為感到有必要密切關注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如果貨幣交換實現自由化,海外資金可能大量流入,進而導致經濟出現過熱。中國政府將通過試驗區驗證風險,進而探討走向市場化的道路,但如果政府內部的「慎重論」抬頭,改革可能陷入停滯不前。
中國政府打算今後以「細則」的方式分階段推出具體舉措。細則的「開放程度」將左右中國經濟改革的走向。
(菅原透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