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秋季廣交會看中國經濟前景

2013/11/05


     中國的出口增長勢頭減弱。在11月4日閉幕的中國最大規模的貿易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出口成交額比今年春季舉辦的上屆交易會減少了10.9%。除新興市場國的需求減弱外,人民幣升值和人工費上漲對出口産生了負面作用。這給越來越依賴基本建設等公共投資的中國經濟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2013秋季廣交會,來自海外的採購商有所減少(廣州)
     廣州交易會在每年的春秋兩季舉辦,其出口成交額已經成為中國整體出口形勢的風向標。今年秋季的成交額為316億9千萬美元,與去年秋季相比也減少了3%。

     與今年春季相比,面向新興市場國的出口顯著減少。其中,面向其他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的出口減少了17.2%。從採購商前來會場的人數來看,巴西和印度的減少明顯。對中東的出口成交額減少23.2%,而對東南亞也減少3.6%,同樣陷入低迷。

     對於中南美市場,家電廠商康佳集團的負責人指出「由於資源價格下跌導致當地經濟減速,銷售額也轉為下滑」。上海某冰箱廠商的銷售負責人則表示「向孟加拉國和南非的出口同比減少3成」。

 
     今年春季交易會時,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徘徊于6.15上下,而10月份開始加速上漲,一度升至1美元兌6.08元人民幣,這對成交額造成了影響。有企業已對此表現出不滿,例如江蘇省一家製包廠商就表示「交易會本來是開拓新客戶的機會,但由於人民幣升值都沒有客戶前來光顧」。

     福建一家製鞋廠商的銷售負責人也大吐苦水,他表示「出口對象地非洲和中南美的貨幣在不斷貶值,對我們造成雙重打擊。今年的出口估計要比去年減少一半」。

     另有一個更為不利因素就是相比去年迅速上漲了10%到20%的人工費。上海一家服裝廠商已將T恤衫生産轉移到柬埔寨。廣州交易會原本的主要目的是促進中國企業的出口,但該廠商卻在明顯位置打出了「柬埔寨製造」的牌子。該公司負責人解釋稱,「如果打出中國製造,採購商會認為‘價格估計很高’而放棄前來諮詢」。

     中國的出口額在今年6月份和9月份出現同比下滑。交易會的成交額減少也預示著出口乏力的局面目前將持續。

     (桑原健 廣州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