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際石油資本「脫中國」?

2014/03/27


       由於中國大型石油企業轉變之前的大規模海外投資方針,這似乎已經開始影響歐美大型石油企業(國際石油資本)的戰略。國際石油資本為應對石油開採成本上漲,此前一直向中國出售油氣田權益。今後,則有可能與亞洲其他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的國家的企業,以及中東産油國的企業強化合作關係。

      在天然氣儲量全球領先的東非國家莫三比克及坦尚尼亞,南韓天然氣公社和印度Videocon公司已搶在中國企業之前進行了投資。

       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也將增加液化天然氣(LNG)的海外採購量。作為採購多樣化的一環,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採購商南韓天然氣公社還獲得了伊拉克的天然氣田權益。國際石油資本如果將油氣田權益轉讓給這些亞洲企業,還有望帶來另一好處--可以確保穩定的供應方。

       中東企業的影響力也在增強。今年1月,卡達政府下屬企業和科威特政府下屬企業分別從英荷殼牌石油公司獲得了礦區權益。殼牌石油公司為改善財務體制,將在2年內出售150億美元(合約人民幣932億元)的資産。對於國際石油資本而言,急於擴大海外業務的中東企業簡直就是及時雨,這樣還有利於維持並強化與産油國間的關係。

(加藤貴行 法蘭克福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