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成交額下滑凸顯中國出口放緩
2014/05/06
廣州交易會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出口成交額被認為是預測中國今後數月出口動向的「晴雨錶」。此次的2014年春季廣州交易會於4月15日開幕,出口成交額為310億5100萬美元,相比上屆的2013年秋季廣交會減少2.0%。
![]() |
此次廣交會的出口成交額中,明顯低迷的是對新興市場國出口。其中,對東南亞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18.3%,而對中國之外的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出口則下降13.0%。
主辦方的中國商務部下屬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在閉幕後的記者發佈會上指出,出口成交額下降的原因是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增長放緩。有參展企業則表示,「東南亞的購買力遲遲沒有提高」(福建省的傢具企業)。
此外,對經濟復甦緩慢的歐盟(EU)的出口也下降了9.4%,表現疲軟。福建省一家制傘企業表示,「歐洲個人消費遲遲沒有恢復,出口比上年水準低10%」。而廣東省一家箱包企業表示,「消費者正在減少購買高價位産品」。與此同時,對日本的出口簽約額也下降4.7%,同樣表現低迷。
一部分市場也顯示出積極的跡象,例如面向消費復甦明顯的美國的出口成交額增長2.5%。但從整體來看,仍然看不到擺脫出口低迷的跡象,在會場的服裝和製鞋企業的展區前,寫有「歡迎國內採購負責人」的廣告牌比比皆是。
此外,東南亞等地發揮低工資勞動力優勢的製造業不斷發展,這也對中國的出口造成了影響。山東省一家牛仔褲企業的銷售負責人表示,「相當於牛仔褲市場整體20~30%的低價位市場已經被東南亞企業奪走」。
從實際情況看,中國出口企業受到人工費等生産成本上升的困擾,但又難以將成本轉嫁至産品價格。廣東省一家陶製食具企業的高管抱怨稱,「生産成本比去年上漲了15~20%,但價格不能同步上漲,只能在公司內部消化」。
在與新興市場國家的競爭中,最近的人民幣貶值優勢也難以發揮作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4月底一度創出1年以來的最低點。但在中南美和東南亞,其貨幣對美元貶值幅度超過人民幣的國家不在少數。廣東省一家家電企業表示,「對巴西出口由於里爾貶值和高關稅而遭受打擊,正討論在當地進行生産」。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劉建軍副主任表示,世界經濟呈現緩慢復甦態勢,中國産品的技術等競爭力也正在提高,對今後的出口復甦表示了期待。不過,根據作為出口目的地的歐美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走向,出口低迷有可能趨於長期化。
(桑原健 廣州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