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遭誘導人民幣貶值批評

2015/08/11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8月11日將成為每日人民幣匯率起點的基準值(中間價)較前一日下調約2%,此舉意在助力表現低迷的出口企業。人民銀行在同一日的聲明中解釋稱:「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會繼續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但事實上此次下調中間價很可能被批評為是明顯在誘導人民幣貶值,與人民幣的國際化趨勢相違背。

  人民幣匯率由人民銀行每日發佈基準值,對美元匯率允許在基準值上下2%的範圍內波動。雖然波動區間一直在被逐步擴大,但實際上,人民銀行確定的基準值成為了匯率形成的基礎,也正是根據當局的意向誘導匯率的一種機制。

  中國國務院在7月下旬發佈的促進出口的舉措中,表明了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的方針。由於中國經濟減速和美國加息預期,市場上出現了人民幣將趨於貶值的觀點。通過擴大波動幅度、加大人民幣的貶值空間、以推動出口增長的意圖在此前已顯而易見。

  不過,此次卻通過下調人民幣匯率的基準值,開始誘導人民幣貶值。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過去1年裏上漲了約10%,同時由於人工費上漲等原因,中國7月出口額比上年同月下滑了8%。可以看到中國希望通過誘導人民幣貶值來促進出口、以遏制經濟減速的意圖。

  不過,以美國為中心,認為「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聲音依然強烈,國際社會對誘導人民幣貶值的批評有可能加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京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