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擔憂常規干預導致外匯儲備劇減
2015/09/02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8月11日大幅下調了作為人民幣交易基準的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其原本的目的是希望改革貨幣制度,通過支援出口來提振經濟。不過,下調人民幣中間價後,在人民幣現貨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人民幣出現了超出預期的貶值,資本加速外流。人民幣貶值反而對中國的經濟構成了下行壓力,因此人民銀行不得不頻繁採取常規的外匯干預舉措。
中國外匯儲備於2014年6月達到3.9930萬億美元的峰值,而到2015年7月則減少了近10%。8月由於人民幣貶值後的大規模外匯干預,被認為進一步減少,中國政府正日趨感到擔憂。
中國的匯率制度為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一直在逐漸推進交易的自由化。中國政府一直聲稱誘導人民幣貶值是走向自由化的措施,而此次引入新的限制性規定可能對中國政府的信譽産生負面影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