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要鞏固「金融中心」地位

2015/11/09


       亞洲最大綜合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公佈了將擴大中國大陸及海外互聯互通的戰略方針。將把一年前與上海證券交易所開通的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擴大到商品及債券等其他商品。受夏季以後中國股市暴跌的影響,交易金額持續低迷,不過今後將借助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這一東風,希望加緊鞏固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交易所CEO 李小加
       香港交易所首席執行官(CEO)李小加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表示港滬通的成功使得交易互聯互通的理念得到充分理解。希望接下來的三年裏將這一機制進一步擴大到所有領域。表明將把擴大與大陸的互聯互通作為將於2016年初發佈的3年經營計劃的核心。

        香港交易所2014年11月與上海證券交易所開通了滬港通機制。此前海外投資者要想在上海股票市場進行投資,則僅限於滿足一定條件的「合格機構投資者」的金融機構,不過如今,此外其他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如果在香港開通帳戶,則也可在上海股票市場進行交易。

        截至今年10月,11個月的滬港通交易額中,經由香港購買上海股票的累計為1.48萬億元,經由上海購買香港股票也達到7200億港幣。兩市場佔交易額整體的比重雖然僅為百分之幾,但滬港通的資金動向對市場行情發揮著一定作用,確保了一定的存在感。

 香港交易所(小園雅之 攝)
        不過,受6月以後中國股市暴跌的影響,滬港通的利用率也隨之減少,最近日均交易額已跌至最高值的一半以下。香港交易所原預定年內與創業股較多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也開通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但因中國證券監督機構擔憂供需惡化,一直未確定何時開通。

       不過李小加表示,連接兩大市場的大橋已經建成,「交通量」必會增長。預計如果市場環境確定,交易也會恢復。

        繼股票之後,商品期貨作為又一支柱被寄予期待。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期間,香港交易所發佈了「倫港通」構想,即在其旗下的香港期貨交易所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之間開放會員資格,允許進行交易。

 
       香港交易所2012年收購了佔全球非鐵金屬期貨交易份額80%以上的LME。李小加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商品消費國,也是最大的生産國,通過這一新「倫港通」構想,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流動性,進而吸引中國大陸的企業和投資者進入香港市場。

       此後,債券、利率及貨幣期貨也將進入視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確定了最早在11月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方針。李小加指出,納入SDR後,中央銀行可買入以人民幣計價的國債,預計會隨之産生滲透效應,主要投資者也買入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粟井康夫 香港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