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是福還是禍?
2016/03/01
![]() |
這是因為,對於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基準利率等全面的貨幣寬鬆,中國人民銀行自身持曖昧態度。1月,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等多名高層對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表達了否定態度。此外,副行長易綱也曾在2月19日強調貨幣政策要儘量避免過度寬鬆。主要原因是利率下降將給人民幣帶來做空壓力。
存款準備金率指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強制要求商業銀行實施的存款比率。即使像此次這樣僅下調0.5%,就將有近7000億元的資金流出央行,注入市場。只要不再次提高這一比率,資金就不會從市場回籠,因此寬鬆效果明顯。這是所謂的「猛藥」。
作為在不會對匯率造成影響的前提下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手段,是公開市場操作。由於帶有7天和14天等期限,寬鬆效果有限。中國央行自2月18日起,將原則上每週2次的公開市場操作改為每天實施。在如此程度上設置防線的同時,突然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因此英國調查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認為,「這是回到過去的做法」,市場感到疑惑也不難理解。
那麼,最近約1周時間裏發生了什麼?關鍵在於中國股市。截至上周中期曾出現反彈的上證綜合指數2月25日突然暴跌6%以上。29日也下跌約3%,逼近去年以來最低點。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的未來風險再次升溫。對於支撐經濟和股價,追加貨幣寬鬆具有效果。但是,追加貨幣寬鬆將招致人民幣貶值。在面對股市還是人民幣這一終極選擇時,中國人民銀行最終選擇了股市。
有觀點認為,「股價下跌將成為拋售人民幣的契機」(北歐聯合銀行的莊媛),因此有可能首先遏製作為元兇的股價下跌。不管如何,賴以依靠的公開市場操作帶來的資金供給在股票市場幾乎不會被視為利多因素,對於央行來説這或者是誤判。
此次中國人民銀行的決定能否在市場上得到積極評價仍難以預料。股價下跌和人民幣貶值,哪個是蛋哪個是雞?實際上仍不明確。如果將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視為負面因素、做空人民幣的趨勢加強,有可能形成中國股市跟風下跌的惡性循環。此外,不斷搖擺的當局的政策立場本身也有可能帶來新的不確定性。1日將有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等重要經濟指標發佈,原本行情就容易劇烈波動。中國人民銀行或仍將保持走鋼絲的狀態。
日經日經QUICK新聞 森安圭一郎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