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債券市場迅速擴大
2012/07/18
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推移 |
![]() |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等的資料製作 |
隨著發債規模的擴大,發債企業也在增加。不僅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以及寶鋼集團等中國政府控制的金融機構和大型國有企業,今年5月,德國政府下屬的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reditanstalt Fur Wiederaufbau)首次亮相點心債市場,通過2年期債券融資超過10億元。這是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在全球範圍內推進的融資管道多樣化戰略的一環。3月,在中東企業中第一家發行點心債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大銀行、Emirates NBD銀行通過3年期債券成功融資7億5千萬元。
此外,還出現了嘗試新發債方法的案例。6月末曾在香港成功發行歷史最大規模的230億元人民幣國債的中國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償還期限為15年的長期國債。作為外匯儲備的投資對象,還面向海外中央銀行發行了人民幣國債。
在日本企業中,三井物産於3月發行了5億元規模的5年期債券。日立資本公司(Hitachi Capital Corp)也通過3年期債券獲得了相同金額的融資,在具有人民幣需求的企業中,市場正在逐步擴大。
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發債企業的融資成本有所上升。三井物産和日立資本的票面利率均為4%左右。由於投資者要求獲得更高利率,似乎已經出現暫緩發行債券的現象。但是,除了投資和貿易結算等原因導致人民幣資金需求出現增長之外,大部分發債企業還希望將易用性有所改善的人民幣納入新的資金籌措手段。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隨著投資回報率的上升,人民幣的投資手段也將增加。Barings(霸菱)投信投資顧問公司投資本部部長溜學認為,「長期的升值預期和高收益率是人民幣債券的魅力。與已開發國家債券相比,投資將更加穩定」。
中國2007年在香港放開點心債發行。中國希望在人民幣自由兌換受到限制的背景下,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職能,通過擴大點心債發行等舉措,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川瀨憲司 香港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