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背後的幾個因素

2020/09/08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升高。97日曾一度達到1美元兌6.82元的水準,較2019年底上漲約3%。中國比其他國家更早從疫情導致的經濟低迷中復甦,吸引海外資金再次流入。在中國的主要出口對象東盟等地區,按人民幣計價支付的情況越來越多,匯率升高似乎還有中國允許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因素。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每個營業日都會公佈人民幣匯率基準值,允許上下浮動2%。7日設定的基準值為1美元兌換6.8386元,在實際交易中一度上漲至6.82元水準。再次接近91日創下的年初以來的高點(6.81元水準)。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美之間存在利率差。8月中國實際政策利率即最優惠貸款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3.85%(一年期)。預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的零利率政策將長期實行,希望獲得高利息的海外投資資金容易流向中國。

 

       4~6月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先於其他主要國家迅速轉為正增長。瑞穗銀行中國外匯資金部認為,「中國先於其他國家實現從應對危機到恢復正常的轉變,預計人民幣將在中長期內保持升值」。

 

       有望吸引海外投資資金流入的大型首次公開募股(IPO)也推動人民幣升值。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金融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在香港、上海兩個交易所上市。估計IPO規模達到200億~300億美元,可能會成為歷史最大規模。

 

       在中國,新冠疫情在年初擴大,5月之前,人民幣兌美元一直貶值。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西浜徹認為「2020年上半年,中國曾擔憂資金流出。現在中國可能是對資金來者不拒的姿態」。

 

       一般而言,某個國家的貨幣升值時,會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到2019年為止,中國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局面下,採取容許人民幣貶值的動作,被美國川普政府批評為「誘導貨幣貶值」。現在的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局面,在出口方面形成一定的壓力。

 

       不過眼下市場上美元兌主要貨幣都呈現出明顯拋售動向。並非只有人民幣兌美元升值。

 


 

       實際上從3月底開始,人民幣兌歐元呈貶值走勢,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兌美元升值的影響。從按照中國出口地劃分的出口份額來看,中國18月對歐盟出口份額佔15%,排在美國之後的第二位。面對僅次於美國的「大客戶」歐盟,中國的出口競爭力正在提高。

 

 

       中國對東盟的出口也在增加。對東盟出口18月累計同比增長3.6%,是主要地區中唯一增長的。在出口整體中所佔比重也上升1個百分點,達到15%,規模與美歐持平。

 

 

       東盟與中國的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的結算在不斷增加。據菲律賓當地媒體等報道,菲律賓16月人民幣結算金額約合4.6萬億日元,是2019年全年的2.4倍。中國還被認為在與俄羅斯的貿易結算中降低使用美元的比重,提高歐元的比重。

 

       中國計劃今後也增加不使用美元的交易。人民幣的「實力」僅靠兌美元行情並不能完全解讀。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奧田宏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