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T企業在香港股市勢頭強勁

2020/09/17


       在香港市場,阿里巴巴集團、騰訊控股、美團點評、小米等被稱為「ATMX4家大陸科技企業的存在感正在提高。總市值佔到整體的3成,阿里巴巴被納入恒生指數。在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被認為有可能發生動搖的情況下,香港交易所(HKEX)的股價自年初以來上漲了近50%。

 

 

       香港交易所首席執行官(CEO)李小加在8月的電話記者會自信地表示,下半財年也有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強有力候選企業,今後將發揮連接大陸和世界的重要作用。港交所1~6月財報創出利潤新高。

 

       作為上市企業的香港交易所的總市值7月超過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躍居全球交易所中的首位。拉動增長的是大陸科技企業。

 

阿里巴巴2019年8月在香港上市

 

        港交所積極吸引企業上市,包括2018年允許發行表決權與普通股不同的特殊股的企業上市等。阿里巴巴、美團點評、小米相繼在港交所上市。包括此前已上市的騰訊控股在內的「ATMX4家主導行情。

 

        最近上述4家企業的總市值合計達到12.7萬億港元,增至2019年底的1.4倍。投資者的關注度很高,在914日的交易額排名中,4家企業也名列前茅。

 


 

       恒生指數公司7月推出了由30只高科技相關股票構成的「恒生科技指數」。除了ATMX之外,還包括京東集團、作為美國蘋果關聯股而聞名的光學鏡頭廠商舜宇光學科技和涉足音響零部件的瑞聲科技控股。成份股大部分是中國大陸企業。

 

       過去被認為偏重於金融和房地産等「傳統經濟」的恒生指數也納入了阿里巴巴和小米。與該指數聯動的投資資産達到349億美元,「僅阿里巴巴就有望流入14億美元的資金」(法國巴黎銀行)。

 

       不僅是積極吸引企業上市和資金流入的舉措,中美對立也提高了對港交所的關注。在大陸運營「肯德基」等的百勝中國于910日在香港上市,實現了與美國市場的二次上市。這是今年繼網易和京東之後第3家在港二次上市的大陸企業。企業已開始意識到在美國單獨上市的風險。

 

       在中國大陸,股票交易的互聯互通持續擴大,外國投資者可以通過香港投資大陸股票,大陸投資者可以買賣香港股票。香港交易所的1~6月相關收入同比增加46%。

 

 

       中國大陸正在推進金融市場開放,但仍存在人民幣匯出限制等問題。對歐美投資者來説,經由香港投資大陸市場較為便利。這種大陸與香港的交易互聯互通也在推動香港市場的活躍。

  

       美國明晟(MSCI)在9月之前將亞洲相關的股價指數期貨和期權産品的大部分簽約方從新加坡交易所改為香港交易所。大和證券的分析師簡國裕(Jonas Kan)指出,「香港交易所有望發展為亞洲圈最重要的國際交易所之一」。

 

       不過,香港股市對大陸的依賴度提高也存在風險。如果大陸推進放寬資本管制,香港的作用有可能被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削弱。美國傑富瑞集團(Jefferies Group)在報告中提出看法稱,「中國大陸對香港的態度變得重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木原雄士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