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灝談二十大後的中國金融市場

2022/11/03


      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之後,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一度下跌,人民幣出現貶值。中國金融市場是否已迎來轉折點?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中國資産管理公司思睿集團(GROW Investment Group)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注:本文由日語翻譯而成) 

 

      記者:二十大之後香港股市出現了一度下跌。

 

      洪灝:股價下跌有很多原因,難以歸結為一個。還存在部分經濟指標弱於預期的影響。很多投資者認為二十大成為投資的轉捩點,但從實際的二十大來看,有關(此前政策)延續的話題佔大部分。領導層將認真推動寫入黨章的共同富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等目標的實現,今後出台實施計劃的可能性高。

  

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

 

      投資者下結論還為時尚早。需要確認資産配置是否符合中國前進的方向,重新討論投資方針。

 

      記者:有觀點認為從人事安排中看到了「輕經濟,重穩定」,您認為呢?

 

      洪灝:人事屬於政治問題,我不適合回答。假設目前的領導層執政10年左右,需要給新領導層時間。我認為根據此次的二十大就做投資判斷很難。

 

      我不同意輕視經濟、重視穩定這一看法。對於領導層來説,穩定的確最重要,經濟增長的優先級不是首位,但對中國來説,經濟增長將帶來穩定。如果年輕階層的失業率很高,社會就不會穩定。經濟增長非常重要。

 

      記者:共同富裕將對市場産生哪些影響?

 

      洪灝:這是今後5~10年力爭達成的重要目標。領導層表示將規範財富積累機制,肯定會出台一些政策。有可能為縮小收入差距而調整稅制。

 

      如果中國對資本收益(有價證券的買賣收益)徵稅,股票市場將受到負面影響。對高收入者的增稅會成為部分人的負擔。重大的稅制改革有給市場帶來調整的傾向。

 

      記者:對網際網路企業的嚴厲監管是否將持續?

 

      洪灝:科技企業的商業模式受到嚴格限制。市場對科技股的評價改變,雖然我不對股價下跌感到驚訝,但如果考慮到強勁的現金流,阿里巴巴和騰訊的股價已經低估,看起來不合理。

 

      如果缺乏某種契機,有可能暫時維持低估的狀態。我認為科技行業具有價值,但不清楚何時全面復甦。

 

      記者:2023年中國經濟前景如何?

   


    

      洪灝:2023年3月的兩會後,疫情防控措施將放寬,出現復甦的空間。預測2023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率將超過5%,下半年將低於上半年。

 

      以更為長遠的眼光來看,中國經濟面臨諸多課題。老齡化、房地産泡沫和外部環境將成為逆風。這些問題的解決相比短期問題明顯更加困難。(被視為潛在增長率的)5~6%的增長非常困難,充其量達到3%。

 

      記者: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的壓力是不是在提高?

 

      洪灝:應避免零部件和原材料採購依賴進口的行業。出口企業也因美國經濟減速和中美經濟斷裂而面臨嚴峻狀況。不過,資本外流的情況並未嚴重到(經濟因為疫情受到嚴重衝擊的)2022年4~6月以及(伯南克衝擊引發全球股價下跌的)2013年的程度。(隨著防疫政策的放寬)消費相關股將在2023年迎來復甦。

  

      房地産泡沫也許面臨破裂,但完全取決於如何通過宏觀政策進行管理。雖然泡沫破裂並非好事,但為了避免成為今後的經濟負擔,有必要管控房地産行業。政策的微妙平衡會受到考驗。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木原雄士 香港

 

      洪灝:先後擔任中國國際金融(CICC)的策略分析師和交銀國際的研究部主管,2022年出任思睿集團(GROW Investment Group)的首席經濟學家。股票市場的分析受到好評,2022年春季較早提出中國股市走弱的看法,受到關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