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資金從國有企業向新興企業傾斜

2013/08/05


      中國的投資資金正在流入新興企業。中國股市的「創業板」股票指數正逼近歷史新高。由於中國新領導層顯示出重視結構改革的姿態,資金正在從可能因改革遭受打擊的國有企業流向利用獨特經營模式開拓市場的企業。

 
     中國的「創業板」成立於2009年10月,目的是培育風險企業,由深圳證券交易所運營,目前已經有355家企業上市。

     2010年開始計算的創業板指數在8月2日一度漲至1208點。逼近2010年12月創出的盤中歷史高點(1239點)。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的總市值雖然很小,但技術實力很強,很多企業與國有企業面臨的供應過剩無緣。

      例如總市值達239億元、創業板最大企業北京碧水源科技是一家以水處理膜為中心的污水處理專業企業,以技術實力為武器,從受缺水和水質污染困擾的中國地方政府那裏,相繼獲得了水處理項目建設和運營訂單。2012財年(截至2012年12月)銷售額為17.7億元,已經增至上市前的2008財年(2.2億元)的8倍。

      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的主力産品是面向汽車廠商的機器人。乘上中國製造業的生産自動化潮流,自上市以來,連續創出最高收益。

      另一方面,上證綜合指數持續低迷,目前僅為2007年創出的歷史高點的約三分之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上市企業多為鋼鐵和海運等大企業,但受設備過剩困擾的國有企業不少。

       其典型代表就是深受海運作情低迷困擾的中國最大海運企業中國遠洋控股。到2012財年,已經連續2年出現最終虧損。如果2013財年繼續虧損,就將被摘牌,遭到大舉拋售。

      創業板上市企業2013年1~3月期的合計純利潤為減益1%。在利潤增長乏力的背景下,股價似乎呈現過熱跡象。不過,金融市場上很多聲音認為,「由於財政刺激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很低,資金目前更傾向於投向新興企業」(上海證券)。

  (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