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大銀行不良貸款繼續增加

2013/11/01


      中國八大銀行的不良貸款在繼續增加。截至9月底,8家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均比去年年底增加,加起來約4080億元,比去年年底增長了13%。其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除不良貸款的處理費用增加外,利率部分自由化,息差縮小,也使得利潤增幅縮小。

      中國銀行與建設銀行等8家在香港上市銀行的2013年三季報均在10月30日前披露完畢。最大的工商銀行9月底的不良貸款餘額為873億6100萬元,比去年年底增加了17%,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也都增加了10%。加上增加了2%的農業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新增不良貸款加起來達到290億元。

      儘管規模不大,但準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增加更為明顯。招商銀行增長46%、中信銀行增長了39%。準四大銀行地處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和以廣東省為主的珠三角地區,這裡集中了大量出口型企業。此外,和四大國有銀行相比,向信用水準低的中小企業等貸款比例較高也是一個因素。

      交通銀行的不良貸款增長21%,達到325億元,關於銀行業經營環境惡化的原因,交行認為是經濟增速放慢和利率加快自由化、資本管制嚴格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資産劣化的同時,利潤增速也在放緩。在三季報中,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僅增長8%和9%。而上半年四大行的增幅均達到10%。在8大銀行當中,上半年只有中信銀行利潤增幅為個位數,但三季度包括交通銀行和民生銀行在內,有4家的利潤增幅都只有個位數。

      隨著不良貸款的增加,減值處理等費用也隨即增加。建設銀行僅三季度就增加14%,接近96億元,成為擠壓各銀行凈利潤的主要原因。

      以往完全由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決定的利率正逐步放寬限制,這一影響已開始顯現。工商銀行的投資收益增長率只有4%,息差縮小已經明顯體現。

(川瀨憲司 香港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