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太樂觀,日本人太悲觀?
2014/10/24
![]() |
中國也面臨著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圖為上海老人在外灘打太極拳 |
「要不你也買一份養老保險唄」,我勸支局的中國籍員工(男性,27歲)也考慮一下。「參加那種保險的中國人一個都沒有」,他拒絕得很堅決。
他説「我相信今後中國人的工資會越來越高」。每月從工資裏扣除500元保險費,即使30年後每月領取2000元養老金,「30年後的2000塊錢沒多大價值吧」,他説道。為了可能變得富裕的將來,而讓貧窮的現在變得更加貧窮,這不合常理吧?這是他的邏輯。
中國人不可能對未來沒有擔心。據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發表的數據,2000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8891萬,到2025、2035年將分別增加到1.95億和2.79億人。從企業養老保險方面看,現在平均兩三個勞動者供養一個老人,而到2035年將是一個勞動者供養一個老人。
但是,中國人未來的保障不是「紙」(保險證券),而是「實物」(房地産、黃金、白金)。也有對養老産品不熟悉的原因,我被中國人對未來絕對樂觀的估計震驚了。
一家美國保險公司的大連區負責人告訴我,「日本人一般都會買上了五六份保險,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國家。日本也是很特殊的喲」。中國人過於樂觀,日本人過於悲觀。我深切地感受到保險是與人心緊密相連的有感情的金融商品。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連支局長 森安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