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南海與鋼鐵問題上激烈交鋒
2016/06/07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務卿克里在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向中方呼籲,有關南海問題「不應採取單方行動,而是應該通過法律、談判和外交途徑解決爭端」。另一方面,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針對美國介入南海問題一事,強調了當事國之間磋商解決南海問題的方針。雙方主張的分歧再次凸顯。
美國財長雅各·盧、美國國務卿克里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6月6日,北京,Reuters-Kyodo) |
圍繞經濟領域最大焦點的鋼鐵産能過剩問題,美國財政部長雅各·盧稱,「中國的減産鋼鐵和鋁在實現國際行情穩定方面必不可少」,敦促中國實施減産。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則批評稱,在金融危機後中國進行設備投資時,世界還曾表示歡迎。
雅各·盧在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表示,「美國希望幫助中國削減過剩産能和過剩債務。過剩産能將扭曲和損害世界市場」。在經濟討論的開頭,雅各·盧強烈敦促了中國削減産能,稱「只有(納入削減産能等內容的)十三五規劃得到切實執行,才能初現成效。希望進一步傾聽中國將如何落實規劃」。
另一方面,樓繼偉在6日下午的記者會上指出,中國的過剩産能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積累的。2009年到2011年間,中國經濟增長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的50%以上。當然,這也帶動了煤、鋼、泥的增長。樓繼偉表示:「當時全球都為中國叫好,謝謝中國為世界經濟做出的貢獻。當時的TIME雜誌(時代週刊)封面上甚至放了兩個農民工。」
而雅各·盧之所以感到焦慮,是因為中國政府屢次提出鋼鐵和煤炭減産以及淘汰落後産能,但並未加以落實。中國4月粗鋼産量達到6942萬噸,每日平均産量創出歷史新高。此外,4月的鋼材出口量同比增長6%,達到908萬噸,每噸鋼材的出口單價僅為487美元,價格下跌20%。中國鋼鐵産品對海外的低價攻勢並未改變。
在意見分歧嚴重的背景之下,雙方在共同努力推動全球變暖國際新框架「巴黎協定」生效方面達成了一致。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