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航母進入太平洋看到的
2016/12/26
中國人民解放軍以航母「遼寧」艦為核心的編隊12月25日穿越連接沖繩—台灣—菲律賓的「第一島鏈」駛入西太平洋。這是首次確認中國軍隊航母在西太平洋展開訓練,顯示中國軍事力量擴大已進入新階段。進入12月後持續展開積極活動的中國軍隊被認為是彰顯實戰能力的提高,以牽制美國川普新政權。
日本自衛隊確認,除了航母之外,還有3艘導彈驅逐艦、2艘護衛艦,總計6艘。中國艦隊已穿越位於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宮古海峽。航母編隊剛於12月中旬在渤海實施了首次實彈演習。據中國媒體報道,此次訓練採取罕見體制,由海軍司令吳勝利親自擔任指揮,從渤海駛向黃海、東海,同時實施了艦載戰鬥機「殲15」的起降訓練等。
![]() |
在遼寧艦進行的殲15訓練(12月23日、kyodo) |
《環球時報》電子版在24日的報道中,針對航母的行動援引軍事專家的説法稱,「某種程度是對相關國家挑釁行為的一種暗示」,認為意在牽制通過與蔡英文通電話等等對中國施加壓力的川普。此外,《環球時報》電子版25日刊登了題為《預防敵人從海上進攻中國》的文章。
遼寧艦是從烏克蘭購入後改建而成的中國首艘航母。據稱其目的是為了在國內建造航母而展開研究和訓練,但最近提高了活動級別,並且通過國家媒體公開了內容。顯示出有意向外界彰顯正在提升實戰能力。
![]() |
中國重視在台灣「有事」等之際防止美軍靠近的「阻截與區域封鎖戰略(A2/AD)」戰略,「第一島鏈」對中國來説是軍事戰略上的防衛線。
根據1980年代提唱的構想,目標是在2010年之前在第一島鏈內側確保制海權,在2020年之前在連接伊豆諸島和關島的「第二島鏈」內確保制海權。雖然實現緩慢,但據稱目標至今仍未改變。中國空軍的轟炸機已經反覆實施穿越第一島鏈的訓練。
要將航母投入日常使用,最少需要3艘航母。遼寧艦4月發生戰鬥機降落失敗、飛行員喪生事故,在運用層面仍面臨諸多課題。不少觀點認為,當前中國航母穿越第1列島線僅僅是象徵性意義。不過,將來如果中國的航母穿越第1列島線成為常態,可能對重視西南群島防衛的日本的防衛戰略産生影響。
中國正在遼寧省大連市建造第2艘航母,預計將於近期下水。中國的軍事資訊網站最近發佈消息稱,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少將)透露中國已從2015年3月開始在上海建造第3艘航母,同時主張為了使艦載機高效從航母起飛,有必要在第3艘航母上首次搭載「飛機彈射器」。
如果消息屬實,與利用被稱為「跳臺」的傾斜船頭甲板使飛機起飛的遼寧號和正在建造的第2艘航母相比,第3艘航母將能夠搭載更多的戰機。這意味著中國獲得了戰鬥力大幅提升的航母製造技術,未來可能實現航母的量産。
據中國相關人士透露,2015年年底簽訂購買合約的4架俄羅斯最尖端戰鬥機「蘇35」將於近期交付中國。在美國政權更疊之前,中國軍隊的活躍活動有可能繼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永井央紀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