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優先經濟 牽制港獨
2017/10/12
10月11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表明了法人稅引進優惠稅率的方針。應納稅收入在200萬港元以下的稅率降至8.25%,與基本稅率(16.5%)相比降低一半。此舉意在推動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振興與培育。
![]() |
林鄭月娥在發表演講(10月11日,香港) |
超過200萬港元的收入適用基本稅率。為防止大企業通過拆分公司濫用優惠稅率,優惠對象在一個集團內僅限1家。爭取在2018年度開始實施。
林鄭月娥強調,財政盈餘積累的逾1萬億港元準備金「應妥善回饋社會」。她在演講中宣佈,將實施共數百億港元規模的財政支出舉措,轉向積極財政路線。
香港的法人稅率與新加坡和台灣的17%相同,在亞洲均屬於最低水準。但新加坡對於設置本地管理總部的外資企業,通過一對一談判適用優惠措施。各國和各地區在海外招商稅制方面的競爭正在愈發激烈。
![]() |
香港自英國統治時代開始,採取被稱為自由放任主義的經濟政策。盡可能避免對特定企業和行業的優惠稅制,適用單一的基本稅率,一直以簡單的稅收體系著稱。但是,對於大型財團的壟斷以及偏重於房地産與金融的經濟結構,年輕人的不滿正在加強。
林鄭月娥表示要將香港打造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宣佈了將出台最多免除研發費用(上限為200萬港元)3倍以內稅費的制度。她同時強調,地區生産總值(GDP)中研發支出的比例將在5年以內達到1.5%,比目前翻一番,積極培育不落後於相鄰的深圳初創企業。
在政治方面,林鄭月娥表示,每一個熱愛香港的人都有責任向任何衝擊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説「不」,牽制了港獨言論。另一方面,對於禁止獨立運動的安全立法和針對年輕人的開展愛國教育等方面並未深入談及。林鄭月娥在演講後的記者會上解釋稱,社會的優先級在於經濟。
屬於建制派的林鄭月娥在3月的行政長官選舉中當選,倡導修復建制派和民主派對立加深的香港社會裂痕。在迎來香港回歸20年的7月1日就任第4任行政長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香港 粟井康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