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朝制裁已殃及自身經濟?
2017/11/21
作為中朝貿易主要港口的中國遼寧省丹東港的運營公司近期發生了債務違約。該公司10月底到期的債券未按期足額兌付本息。在債務負擔加重的背後,是中國全面履行對朝制裁帶來的港口使用費減少。遼寧省等東北地區是中國經濟增長最遲緩的地區之一,而此次丹東港運營公司的債務違約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對朝制裁同時對中國經濟構成的打擊。
![]() |
丹東市內港口停泊的船隻(10月29日) |
丹東港的運營公司丹東港集團在2014年發行的10億元債券出現債務違約,未能足額兌付10月30日到期的本息。丹東港集團預計2018年還將有4隻債券合計44億元到期,今後的兌付狀況依舊堪憂。在中國,即便是推遲兌付本息,也很少會馬上就進入破産重組等法律程式。
丹東港集團是2005年由丹東港務局、中國企業、美國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的合資企業。該集團通過運營港口設施,向貿易公司等收取使用費。據中朝貿易人士透露,該集團還開展運輸業務,把來自朝鮮的煤炭和鐵礦石運往中國各地。與朝鮮接壤的丹東佔到中朝貿易的7成,而丹東港則承擔了主要港口的職能。
不過在2016年9月朝鮮實施第5次核子試驗後,聯合國安理會加強對朝制裁。隨後又針對朝鮮發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通過了對朝鮮生産的煤炭、鐵礦石進行全面禁運的決議。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中國2017年1~9月與朝鮮的進出口額為40億美元,同比減少3%。由於煤炭價格上漲等因素,所以從金額上來看下降幅度並不大,但從實際數量看,1~9月來自朝鮮的煤炭進口銳減至上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進口量高於上年的鐵礦石也在8月份停止進口後,9月份降至不到上年同月的40分之一。
受中國履行安理會制裁決議的影響,丹東港集團2017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同比減少了16%。債務負擔加重的丹東港集團需要償還的本息佔到營業收入的3成。一位金融人士指出:「由於地區經濟低迷,丹東港集團的業績本來就已經嚴重惡化」。再加上對朝制裁的影響,認為「債務違約本來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 |
一方面,在丹東還流傳著「所有朝鮮工人都將在年內消失」的説法。因為中國政府已經發出通知,要求朝鮮個人與企業在中國設立的合資企業在2018年1月前關閉。
丹東分佈著許多雇用朝鮮工人的紡織工廠,還有不少由朝鮮女子進行唱歌和跳舞的餐館。部分工廠和餐館為中朝合資運營,如果關閉肯定會對當地經濟造成嚴重打擊。有人表示「10月以後,(丹東)市內的工廠裏就開始看不到朝鮮工人了」(當地中國男子),還有觀點認為朝鮮政府已開始逐步從中國撤回工人。
![]() |
曾今有很多朝鮮人光顧的丹東市內商場 |
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在內的「東北三省」是中國經濟增長最遲緩的地區。三省2017年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全都低於全國平均水準。老齡化和年輕人流失不斷加劇,地區活力仍在不斷喪失。
一直以能源産業和重工業為主的東北三省原本期待擴大對朝貿易,將其作為新的經濟增長支柱。但由於朝鮮在核導開發問題上的持續挑釁,國際社會加強經濟制裁,中國也不得不加以履行。對朝鮮的經濟制裁如果持續下去,東北地區經濟所受的不利影響估計還會進一步加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連 原島大介、北京 原田逸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