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青年們,知道高杉晉作嗎?
2014/09/18
![]() |
安倍晉三在高杉晉作的像前 |
日本有一個時代被稱為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當時德川一族在江戶(即東京)開創幕府(中央政府)並執掌了政權,250多個藩(地方政府)歸順了德川一族。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以貿易為由進駐世界各地,並相繼將進駐的土地變成了殖民地。看到這些,德川幕府決定禁止與西歐各國交往。這就是所謂的「鎖國政策」。除了與荷蘭、中國和朝鮮的有限貿易,日本與外國的交流均被迫中止。西歐各國一遇到機會就要求日本實行開放,但日本頑固地進行了拒絕。
但在1853年,美國派軍艦來到日本,以炮艦強迫日本開放了門戶。看到美國的艦隊群,德川幕府對實力差距感到吃驚,被迫打開了國門。對此,各藩的年輕人深感憤怒,認為「屈服於武力、同意開放門戶的幕府不可原諒。必須打倒德川一族,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政治體制,驅逐外國人」。因愛國心而熱血沸騰的10多歲至20多歲的年輕人參加了尊皇攘夷運動。反應尤其激烈的是長州藩(現在的山口縣,本州島西端)。
在長州藩,站在攘夷運動最前列的就是高杉晉作。1862年,20多歲的高杉獲得了為期兩個月的赴上海考察的機會。在上海,高杉看到的是由艦船所代表的西歐在機械文明時代的先進性。此外,還看到了中國人敗於鴉片戰爭、任由歐洲人宰割的情形。回到日本後的高杉攘夷熱情高漲,與十幾位朋友將幕府在江戶建設中的英國公使館付之一炬。年輕的高杉聽任感情的驅使,實施了現代所謂的恐怖分子的暴力行動。
受到攘夷運動的影響,長州藩開始炮擊外國船隻。為此,英國、法國、美國與荷蘭四國聯合艦隊與長州藩進入了戰爭狀態。軍事力量的差距昭然若揭,長州藩很快敗北,24歲的高杉受命與西方講和。在此期間,幕府開始對攘夷派發動反擊。由於被外國擊敗,攘夷運動處於劣勢地位,長州藩裏服從幕府的守舊派勢力掌握了政權。高杉等攘夷活動家成為了被鎮壓的對象,險些丟掉性命。在日本各地,尊皇攘夷的活動家都遭到逮捕,並慘遭殺害。
被高杉不屈不撓的精神感染,以前的夥伴又重新聚到一起。長州藩只顧自保的守舊派陷入驚慌失措,在與高杉的戰鬥中敗北。掌握了長州藩實權的高杉準備開放藩內港口,推進與外國貿易的往來。不知從何時起高杉意識到,要挽救日本,
就應在打倒幕府的同時更進一步對外開放。由此一來,不僅守舊勢力,就連攘夷派也要追殺高杉。高杉不得不逃往鄰國的四國島。
為了征討與其對立的長州藩,幕府派出了大軍。幕府方面有15萬人,而長州藩方面僅有四千人。在任何人看來都是幕府方面勝券在握。然而再次回到長州藩的高杉購買軍艦並親自指揮作戰,最終擊退了幕府海軍。高杉巧妙利用海軍實力,破壞敵軍的炮臺和彈藥庫,擊碎了幕府軍隊的鬥志。由於慘敗於長州藩,德川幕府的權威掃地,繼而引發了明治維新。
遺憾的是,高杉晉作沒能親眼目睹明治維新便離世了。可能是多年的激戰和逃亡生活損害了身體健康,高杉患上了肺結核並於明治維新的前一年(1867年)去世。終年僅27歲。高杉的屬下伊藤博文和山縣有朋繼承了推翻幕府的重任,之後兩每人平均成為明治政府的首相。可能有人認為即使沒有高杉,明治維新也會發生。因為薩摩藩有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土佐藩有坂本龍馬等尊皇攘夷運動家,最終推翻幕府的也是西鄉。
但是,堅持與強大幕府鬥爭的高杉擁有幾乎達到瘋狂狀態的熱情。僅僅召集幾十人便敢於發動起義對抗幕府,高杉可以説是一位比唐吉坷德還要勇敢無畏的夢想家。不管身處怎樣的困境都決不放棄,立志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著實令筆者驚嘆。高杉的熱情和行動力召集了眾多義士,加速了德川幕府的崩潰。如果沒有高杉,明治維新將會推後,日本或許面臨被歐美列強納入殖民統治的危險。
值得關注的是高杉在與幕府鬥爭的過程中從一位排斥外國的暴徒變成了一位真正的愛國者。高杉認為不應一味地排斥外國,而是應該利用外國,接受外國先進的武器和思想,從而獲得抵禦外國的力量。高杉認識到,這才是不讓日本淪為歐美殖民地的唯一手段。高杉的轉變對中國的愛國青年也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吧。
高杉有一句抱著赴死之心咏下的辭世之句「讓無趣世界樂趣無窮……」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總局編輯委員 村山宏,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