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非得要學的嗎?(上)

2016/11/28


  村山宏 為日經中文網撰稿:在日經中文網的這個專欄,我寫過一篇《日本人的英語水準為何比中國人差?》的文章,沒想到引起讀者很大興趣。可能是因為不少中國人也對學習英語一籌莫展,或者是覺得英語比日本人的好點,感到了小小的優越感。這次我們再聊一聊和英語相關的閒話吧。

日本大學的英語教學
 
  有的觀點認為,日本人由於用片假名來標識英語,因此英語的發音很差。儘管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即便是用羅馬字母標注,發音也未必就能變好。因為看著羅馬字母,雖然知道該發哪個音,但一張口,還是會受母語發音方式的影響。美國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無論是哪種羅馬字母,美國人都只會英語式的發音。不想改,也改不了。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侵華史與川普

  不能把字幕組當英雄


 中國和日本,究竟誰欺軟怕硬?

   愚蠢的皇帝

   中國與日本的GDP誤解

   大國為何難以發展

   鮫島敬治先生之謎

   日本人的英語水準為何比中國人差?

   日本總想侵吞中國嗎

   中國人真的關心政治嗎?

   提防「壽司警察」和「餃子警察」

   中國和日本國力何時出現逆轉

  日本為何不服中國?

   我是「賣國賊」

   日本人就是中國人?

   日經收購FT陰謀論真是夠了

   媒體是中日關係惡化的元兇?

   安倍很壞,但日本人不壞?

   不排隊的國家沒有資格談愛國

   日本與中國空軍的那段藍天情

   從餃子起源於南韓説起

   房子、國家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

   中國為啥這麼貴

   愛國青年們,知道高杉晉作嗎?

   中國人和美國人為什麼被討厭


  
  》》》更多

  例如法國首都巴黎的字面拼寫為「Paris」,美國人讀的時候不是念「pali(巴黎)」,而是讀成「palisi(巴黎斯)」。實際上在法語中處於單詞結尾的S是不發音的,但美國人卻不管這個。另外R在英語和法語裏的發音也有很大不同,美國人卻硬是按英語的方式來讀。英語的詞彙將近一半都來自法語,但無論是英國人還是美國人,全都按照英語式的發音來念。

  正如上次專欄中指出的那樣,日本人英語糟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英語和日語在語言結構上存在巨大差異。無論是發音還是語法、音標,都屬於完全不同的體系。美國人在外語學習上有一個代表各種語言難度高低的難度表。這是由美國國務院附屬機構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總結的。按照美國人學習掌握難易順序將各語言排列如下:

  第一類是最容易學的,包括法語和西班牙語等歐洲語言。第二類雖然也是歐洲語言,但語法比較難,如德語。第三類是印度尼西亞語和馬來西亞語。顯然歐洲以外的語言對於美國人來説相對比較難。第四類有包括俄語和波蘭語等斯拉夫語族的語言、印地語、蒙古語等全世界各種各樣的語言。

  最難學的第五類有阿拉伯語、漢語、韓語、日語。並在説明中指出,掌握這些語言所需時間是第一類的將近4倍。其中還對日語標上了*號,表示日語是第五類中最難學的語言。對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來説,日語學起來是最難的。反過來也可以講,對於日本人來説,英語就成了最難的語言,學得不好一點兒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説,中國人學英語還要比日本人略微容易那麼一丁點兒。

  當然中國人學英語也不是很輕鬆就能掌握的。因為漢語在語言結構上和英語的區別雖説趕不上日語,但也有很大差距。筆者曾在香港生活過,那裏的人們被認為英語很好。香港人不僅會母語廣東話,還會講普通話、英語,但普通話和英語講得都很好的人也並不多。

  其中有人講英語時帶著廣東話特有的聲調。如果仔細聽的話,會發現還有語法性錯誤。至於漢語,寫出來的字很笨拙,就像小學生的字體。還有很多人的普通話發音甚至聽不懂到底講的什麼意思。此時不由地感慨掌握好多門語言太不容易了。

  假如從小就開始學習幾門語言,學習時間不夠的話,無論哪種語言都很容易成為半途而廢的能力。如果沒有非常熟練地運用一門語言的能力,就不會具備用這門語言進行邏輯性思維的能力,也就不能完好地履行工作。筆者從事的是寫文章的工作,如果達不到高中生的語文水準,就不可能寫出合格的文章。

  筆者周圍有一些從小時候起一直到小學低年級都在英美生活的人,有的人會很慚愧地説「英語全忘光了」。他們回到日本後不再有學習英語的機會,英語能力停留在10歲以下兒童的水準上。雖然能進行日常對話,但不具備撰寫文書等用於工作的英文水準。

   要想熟練運用多門語言,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使這幾門語言全都達到高中教科書的水準。無論哪種語言,進行閱讀時,都需要掌握一到兩萬個單詞,而這一點只有通過反覆記憶和背誦才能達到。學習多門語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誰也不可能輕易就能學會。如果學習方法不對頭的話,同時學的語言也只能停留在小學生、初中生的水準。


  再強調一下,日本人和中國人要想掌握英語都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在中國和日本,因工作需要而每天都使用英語的人數肯定達不到十分之一。只要是居住在中國或日本,日常生活中就很少有使用英語的機會。人們不可能為了偶爾才用一下的英語而浪費寶貴時間去學。

  作為中國人,首先要培養用中文思考並表達出來的能力。如果是真正的愛國者,還應當能背誦春秋戰國時代的文章和唐宋詩詞。不能向外國人介紹本國的古典文化,再沒有比這更丟人的事了。能用母語條理清楚地講明一件事情,即便是不同的語言,也必定有相通的方法。相反,如果用母語都講不清楚,用外語就更不可能講明白了。

  對於英語,最好是在掌握母語的基礎上,根據需要,帶著明確的目的來學。如果你希望將來從事國際業務,最有效的方法是集中學習四到五年。就算從小學開始學上16年,對英語早就學膩了,也仍達不到用於開展國際業務的水準。如果把學英語的時間用到體育、音樂、繪畫等方面,你的人生將會過得更加充實。

  即使不能把英語説得和英美國家的人一樣,在國際化方面也絲毫不會受到影響。不會英語的日本人照樣締造出一個國際化的現代社會。法國和德國可以説是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國家,到這些國家後就會發現,普通人的英語水準也並不怎麼樣。筆者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在瑞士國際金融城市巴塞爾的一次經歷。當時想在商場裏買個包,就用英語向店員諮詢一下,但對方的回答卻是德語。

  這名店員説他不會英語,而筆者也不會德語,正在左右為難時,聽到店員用流利的法語説「我們用法語可以嗎」。筆者曾在大學裏學過法語,因此總算能和店員溝通了。如果不會英語,在世界上將寸步難行——煽動這樣的恐慌心理,恐怕只會讓英美國家的人憑藉英語大賺一筆。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