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公廁的兩隻蒼蠅看中國
2012/06/18
![]() |
圖為殘疾人等利用的公廁(kyodo) |
記得即使在東京,到上個世紀80年代為止,學校和商業設施等公共設施的公廁雖然沒了蒼蠅,但仍然有些臭味。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日本的公廁改成了西式,變成了利用感測器自動沖水的模式,也就不再有異味留下來了。免費提供衛生紙的公廁也開始增加,還開始設置消毒用酒精。隨著經濟水準的提高,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始有能力把錢花在公廁上。
不少中國人認為日本社會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為大眾教育完善,法治社會制度健全。雖然受到稱讚感覺頗佳,但筆者認為日本擁有這些習慣並非僅僅依靠教育和制度的灌輸。絕大多數公眾道德和衛生觀念都是人們在走向富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並掌握的。
日本人現在在地鐵站、公交車站秩序井然的排隊,據説這是進入上個世紀60年代才有的事情。如果觀看太平洋戰爭結束之後的日本記錄片可以發現,很多乘客爬到了列車車廂頂上或者緊緊抓住列車車門拼命往裏擠。可能是因為當時列車車次很少,如果顧及自己的形象,就很可能上不去車。隨著鐵路線路和數量的增加,沒有了上不去車的擔憂,拼命擁擠和插隊等不雅行為就少了。
據筆者觀察,實際上中國也與日本相同,人們的道德意識也在不斷覺醒。1985年春季我第一次訪問上海時,對於人們在火車站和公交車站的惡劣舉行曾經十分失望。在火車站看到有人線上路上奔跑,即使上下車也不會排隊,甚至還有人從車窗上下車。在公交車上,很多乘客都會拼命擁擠,吵架現象也屢見不鮮。當看到風華正茂的少女和很像知識分子的老紳士在公交車上吵架時,有種幻滅的感覺。
![]() |
圖為大地震後排隊等候進入地鐵站的日本人 |
在出台新政策之際,即使打算通過教育來引導人們,或者借助法律和規則來規範人們,而如果不具備接納這種道德的經濟條件,就無法實現目的。日本的公廁之所以不再臭氣熏天,是因為經濟水準有所提高,社會整體開始産生了關注公眾衛生和公眾道德的那份從容。相反,如果説中國的公廁又臟又臭,那麼這就意味著中國社會還不具備關注這些問題的從容。
從每人平均GDP來看,北京市已經與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處於同等水準。不過,北京還存在很多缺少居住場所、生活在地下室中被稱為鼠族等的貧困階層。他們為每天的生計已經竭盡了全力,根本無暇考慮名譽和羞恥的問題。現在應該關注的不是蒼蠅的數量,而是更深層次的矛盾。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中國能創造出「高達」嗎?
日本人愛反思,中國人喜歡表揚
山寨與中國經濟的邏輯
在中日之間玩穿越尋商機
體育社團培育一流經營者
當13億中國人貪婪國際新聞之日
經濟掉下來,文化走出去
世界第一帶來的不幸福
中國人和日本人誰才是「狼」?
中國企業該不該世襲?
日本糕點師的殘酷物語
「知識越多越反動」
調控與生産過剩的怪圈
推理小説是中國法制的鏡子?
巴黎LV專賣店裏的中國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