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領導人和中國領導人

2012/07/16


         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 「日本是個難以捉摸的國家。政治領導人走馬燈一樣變換不停,而社會卻仍然能保持穩定」,中國人經常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幾天,小澤一郎等退出執政黨民主黨組建了新黨。日本政治仍然充滿動盪,而日本首相野田佳彥領導的民主黨政權能維持到什麼時候仍然是未知數。自從2006年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卸任之後,日本已有6名首相粉墨登場。回顧過去30年的歷史,日本首相的平均任期也僅為2年左右。雖然日本的政治鬥爭如此激烈,首相也不斷變換,但日本社會卻不但沒有發生動亂,同時還保持了長期的繁榮。

2006年小泉純一郎卸任之後的日本首相已有6名。
      「要是日本也擁有類似朱鎔基總理那樣的領導人該有多好啊」,2000年前後,筆者經常聽到日本的企業經營者流露出這樣的聲音。當時中國總理的朱鎔基排除反對派的反對,以鐵腕對虧損國有企業進行了整頓。而那時的日本因政局混亂,推遲不良債權處理,因此能果斷推進各項政策的朱鎔基的領導能力或許讓日本人感到非常羨慕。不僅是朱鎔基,中國還孕育了毛澤東和鄧小平等強有力的領導人。與中國相反,日本為什麼未能産生強勢的領導人呢?

       只嘆息也於事無補,筆者打算分析一下日本為何沒有誕生強有力的領導人。首先,有一個問題浮現在筆者的頭腦中,那就是那些擁有強有力領導人的國家是否幸運?正如「亂世出英雄」這句中國諺語所説的,在社會動盪的時期,才會誕生強有力的領導人。日本在被稱為戰國時代的16世紀,也誕生了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等領導人。不過,當時的人們每天都在戰鬥中度過,對平民百姓而言,那是否是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不得而知。進入17世紀的江戶時代,戰亂終於平息,傑出的領導人也就隨之不見了蹤影。而在20世紀的美國,雖然1920年代是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但當時的美國總統的姓名卻鮮為人知。在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之後當選的羅斯福總統卻盡人皆知。不過,對美國人民來説,羅斯福時代卻是民眾因失業而非常痛苦的黑暗時代。日本之所以沒有誕生強有力的領導人,或許可以説正是因為日本社會安定,根本不需要傑出領導人誕生。

      其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領導人走馬燈般變換是否真的不好?古羅馬快速發展的時期正是在共和制時代。當時的羅馬元首由2名執政官組成。而任期為1年。執政官由元老院決定候選,再在市民集會上産生。也就是説古羅馬是集體領導體制,眾多領導人每年輪流進行統治。古羅馬比今天的日本更加頻繁地更換領導人,因此除了學者之外,恐怕沒有人能説出當時羅馬領導人的姓名。

       羅馬每年更換領導人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出現獨裁。當一個人擁有強大的許可權時,如果推行了錯誤的政策,全國人民就將非常悲慘。當獨裁者死亡之後,圍繞繼承權的鬥爭也有可能導致國家陷入混亂。古羅馬的執政官制度最卓越的地方在於孕育了眾多領導人。正因為執政官每年都會改變,領導層就會隨之不斷增加,整體能力就會提高。即使因為戰爭等原因失去一名領導人,也會不斷誕生新的領導人來領導羅馬。同時,個性各異的眾多前領導人聚集在一起,在遭遇國難時能有效匯集各自的智慧。從結果來看,羅馬建立了稱霸地中海的強大文明。

       第三個問題是優秀的領導人僅僅集中在政界是否合適?有分析認為,日本的汽車和家電産業之所以已經達到世界第一的水準,是因為生産零部件的中小企業非常優秀。而這是因為日本數十萬家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的領導能力非常卓越。如果卓越的領導人僅僅集中到政府機構和大企業中,産業整體的品質就難以提高。


       佐藤水産公司是一家位於在東日本大地震中遭遇海嘯襲擊的宮城縣女川町的水産加工小公司。曾經擔任該公司專務的佐藤充在確認自己家屬是否安全之前,首先將20名中國研修生帶到地勢較高的地方進行避難,而自己卻在海嘯中喪生。中國媒體將佐藤作為英雄進行了報道,不過筆者想説的是,這樣具有責任感的領導人存在於各行各業的社會才能更好地戰勝危機。

       需要卓越領導人的組織不僅限於中小企業。醫院、學校、工會等傳統組織自不必説,對災民、病人以及社會中的弱者進行救助的志願者組織、從事自然環境保護等活動的非政府組織(NGO)、幫助政府承擔社會福利事務的非營利組織(NPO)等都需要優秀的領導者。娛樂領域也需要優秀的領導者。在日本的體育俱樂部中,熱心的指導者無償為孩子們提供指導的地方不在少數。棒球和足球等運動隊的啦啦隊也由自願者組成,志願者的聯絡機構將參與者組織在一起。可以説,日本社會之所以能保持穩定,是因為優秀的領導人沒有僅僅集中於政治領域,而是廣泛分布於各行各業,並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了自己的能力。

       政界無法吸引有能力的領導者是領導者影響力下降的間接原因。隨著社會逐漸走向成熟,政治承擔的作用和許可權有所降低,志在進入政界的年輕人出現了減少。正如前文所述,以前救濟社會中的弱者原本是政府的職責,但在如今,NGO、NPO以及志願者已經開始承擔一部分這種職責,即使不成為政治家和官員,人們也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同時必須注意到的一個事實是,即使成為政治家和官員,也未必能成為有錢人。政府每年支付給國會議員的工資為1800萬日元左右。這只不過是東京一般工薪層年收入的2倍左右。只要不進行貪污,即使成為政治家,也無法獲得足已過上奢華生活的鉅額金錢。官員以前會「空降」到能賺錢的團體和公司中,進而輕鬆地賺到錢,但這條道路也開始受法律的嚴格限制。

       到這裡為止,對於日本政界沒有誕生優秀領導人的現實,筆者帶著爭強好勝的心情列舉了很多理由。但是,筆者從來都沒有覺得「這樣已經很好」。日本2012年度的財政支出已經達到92萬億日元。而日本的國內生産總值(GDP)為477萬億日元左右,財政支出已經相當於GDP的20%。雖然説政治職能有所降低,但政治家仍然決定著如此巨大的資金的用途。同時,政府債務的累計餘額已經達到GDP的220%。而據稱中國的累計餘額最多為GDP的60%左右,與中國相比,可以發現日本的債務問題是多麼嚴重。如果日本的政治領導人不爭氣,日本像南歐各國那樣出現債務危機也就不會令人感到意外了。

      每當聽到累計債務餘額數據時,筆者都會感嘆一聲「要是擁有強有力的政治領導人該多好啊……」。不知不覺之間,筆者已經加入這種感嘆的行列。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快別學中文了?!
                                                           橋下徹——日本的薄熙來?
                                                           別總吃中國菜了!
                                                           從北京公廁的兩隻蒼蠅看中國
                                                           中國能創造出「高達」嗎?
                                                           日本人愛反思,中國人喜歡表揚
                                                           山寨與中國經濟的邏輯
                                                           在中日之間玩穿越尋商機
                                                           體育社團培育一流經營者
                                                           當13億中國人貪婪國際新聞之日
                                                           經濟掉下來,文化走出去
                                                           世界第一帶來的不幸福
                                                           中國人和日本人誰才是「狼」?
                                                           中國企業該不該世襲?
                                                           日本糕點師的殘酷物語
                                                           「知識越多越反動」
                                                           調控與生産過剩的怪圈
                                                           推理小説是中國法制的鏡子? 
                                                           巴黎LV專賣店裏的中國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