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還會再次發動戰爭嗎?

2019/05/29


   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日本再次夢想著侵略中國……,筆者多次聽中國人這麼説。日本曾侵略過中國,中國人説日本不值得信任,這是可以理解的。任何國家都有妄想對他國發起武力攻擊的人,不能説日本完全沒有這樣的人。中國人對日本的懷疑和不信任今後也將無法解開。筆者若是中國人,也不會放鬆對日本的警惕。在理解中國人的不安的前提下,作為日本人我想説的是,如今的日本並不具備侵略中國的軍事能力這個事實。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經濟愛國主義的邊界 

            

 「愛國」與「賣國」的邏輯 

              

 這是謠言(4)日本媒體胡説八道

                    

 這是謠言(3)日本人開始大量

   移民中國 

            

 這是謠言(2)索尼倒閉

 

 這是謠言(1)日本沉沒 

 

   更多》》》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組建了強大的陸軍。日本作為島國,原本只要擁有海軍就能夠實現防衛,但是為什麼要投入鉅資建設陸軍呢?其目的是防止俄羅斯從陸上(中國東北部)南下。日本認為,如果中國東北部和朝鮮半島落入俄羅斯之手,俄羅斯將輕而易舉地佔領日本。為了對抗被稱為世界最強的俄羅斯陸軍,及其之後的蘇聯陸軍,日本需要擁有超出必要的強大陸軍。但本應該用來對抗蘇聯的日本陸軍卻最終失控,上演了侵略中國的暴行。而應該對抗美軍的海軍也追隨陸軍,加入了侵略中國的隊伍。

            

  要想在廣袤大陸與敵軍作戰,並持續佔領需要巨大兵力。1945年日本戰敗時日本陸軍在中國東北部的「滿洲國」駐留了66萬人,在中國其他地區駐留了105萬人(各資料的數據存在差異)。日本即便擁有超過100萬人的大軍也未能佔領中國全境。一方面這顯示出中國軍隊十分頑強,另一方面也證明要想佔領、統治中國這樣的廣袤地區,100萬陸軍也不夠。日本不僅因為侵略中國浪費了對歐美作戰的兵力,也為維持戰鬥不可或缺的石油採購苦惱,反而陷入戰略性不利的立場。

               

  現代日本陸上自衛隊的人數約為13萬5713人(2017年3月),甚至沒有達到約15萬人的定員人數。區區十幾萬人無法對抗超過100萬人的解放軍。即使戰爭取得了勝利,10萬兵力也無法維持對全中國的佔領。那麼日本的自衛隊能夠像過去的日本陸軍一樣將人數增加至100萬人左右嗎?答案是不可能。日本受少子化影響,年輕人口持續減少。願意成為需要接受嚴苛訓練的自衛隊員的日本年輕人十分有限,自衛隊為了招募人員,甚至在街頭勸説年輕人加入。

           

  從武器的現狀來看,日本對中國發動武力進攻也是不可能的。戰後的日本禁止使用攻擊型武器,也未保有核武器。導彈部隊也只部署了防禦性的攔截導彈,並未保有可以進攻距離日本較遠的敵方基地和軍隊的中程和遠端導彈。最近認為「(日本)有必要擁有可以攻擊朝鮮導彈發射設施的武器」的聲音在日本出現增強,日本政府公佈了攻擊型導彈的引入和開發計劃。但是,日本國內也有很多反對聲,能夠多大程度增加數量還不好説。就現狀而言,日本並不具備可以攻擊中國軍事設施並阻止反擊的導彈。

           

海上自衛隊的「金剛」級驅逐艦「鳥海」(Cyokai)號(資料圖)

            

  即便如此,仍有觀點指出日本的海空軍事力量不斷提高,應該加以警惕,但是對此,日本出現了這樣的反駁意見。日本是島國,資源和食物依賴海外。日本不僅通過貿易與海外聯繫起來,還在海外設有眾多生産基地,如果海外到日本的海路遭到封鎖,日本將會崩潰。因此需要一定程度保持海空軍事力量。即使提高了海空軍事力量,如今的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也不具備支援陸上部隊侵略中國的能力。2千人的自衛隊水陸機動隊(相當於國外的海軍陸戰隊)規模甚至無法對中國進行登陸作戰。

  


          

  日本不可能侵略中國的原因之一還有就是無法獲得現在日本國民的支援。在1930年代日本存在侵略中國的背景。當時陷入經濟大蕭條的美國限制日本的産品進口,依賴對美出口的日本經濟跌落深淵。日本缺乏石油等資源,經濟陷入絕境。當時的日本處於人口爆炸式增加的時期,國內充滿失業者。在當時的日本國民之中,對於通過戰爭和侵略解決困難局面顯示出理解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趁著經濟和社會的混亂,主張對外擴張的軍人從文官政治家手中奪取了政權。

           

  但是,現代的日本則完全相反。人口正在減少,經濟也保持良好,幾乎接近充分就業狀態。失業率降至2%,正受到勞動力短缺的困擾。經常項目收支維持順差,政府和民間均擁有豐富的外匯,必要的資源和農作物可以從外國購買。通過武力奪取他國資源和土地的理由完全不存在。在現代日本,貧富差距擴大和少子老齡化等社會問題雖大量存在,但並不存在像1930年代那樣軍人不斷暗殺政治家的嚴重社會矛盾和對立。即使有極端的民族主義者煽動侵略中國,大部分的日本國民也不會配合。

        

  當然,即便如此,日本和中國在海洋和他國領土上發生小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也並非為零。從中國的立場出發,警惕日本利用尖端技術開發武器,對日本進行批評,也不是不可理解。今後,中國的國防相關人士關注日本自衛隊的一舉一動也是理所當然的。但與此同時,也希望中國的老百姓能認識到一個現實,那就是在老齡化加劇的日本,國家財政緊張,年輕人口也正在減少,難以輕易部署足以對中國發動武力侵略的強大陸上兵力和攻擊型武器。

            

  二戰後的日本為了避免再次發動戰爭,一直努力推動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這是因為不能重演被好戰的軍人和民族主義者奪取政權的事態。就這樣,二戰後的日本建立了沉悶而平穩的社會,被稱為「和平癡呆症」。對於當今的日本人來説,保護眼前的小小幸福是最為重要的。像戰前那樣對侵略他國的想法産生共鳴的人幾乎不存在。中國人經常説,「請不要用過去的眼光看待中國。希望看到富裕和科學技術發達的真實的中國」。這句話日本人也想同樣地説,「請不要用1930年代的眼光看待日本。在當今的日本,想發動戰爭的人又有多少呢?」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本專欄內容為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